什麼才是老後富足?7成日人認為「玩孫、嚐美食、與友共餐」最幸福…平凡日常就是「活著的意義」

什麼才是老後富足?7成日人認為「玩孫、嚐美食、與友共餐」最幸福…平凡日常就是「活著的意義」

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活到百歲不再罕見,但想幸福老化,除了維持健康、經濟與生活獨立,更需要找到活下去的意義。日本81歲現役醫師中野義澄表示,許多人一提到「生存的意義」,會以為是什麼宏大的志向,其實只要能在日常裡發現並珍惜的小確幸,如「每天清晨在熟悉街道上散步一圈」、「挑戰新菜色」、「與好友閒聊共餐」,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足以成為生活的原動力。

 

現年81歲的中野義澄,1970年3月畢業於千葉大學醫學院,迄今已行醫55年。身為神經內科醫師,他照顧過無數年長者,也看過很多事業有成的人,最後卻過著不幸的老後生活。他相信,幸福的老後並非偶然,而是可以透過精心準備來獲得。如今他將多年從醫感觸與人生閱歷寫成書,分享如何擁有充實、幸福的老後生活。

 

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中野義澄認為,變老最大的優點之一,是擁有年輕時沒有的知識與經驗。當我們步入退休階段,終於能在時間與心靈上獲得自由,開始專注於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過去因工作與責任而擱置的興趣及夢想,如今都能一一重拾,與其想著「這個不行、那個做不到」,不如轉念成「這也試試、那也做做看」的積極心態。而這正是培養「生き甲斐(生きがい」)」的契機。

 

中野義澄解釋,日本的「生き甲斐」一詞,意指「值得活下去的事物」或「生之喜悅」,也是陪伴人度過老後新階段的重要心靈支柱,能讓人生更加豐盈多彩。

 

他說,許多人一想到「活著的意義」,會覺得那是什麼偉大的目標,其實日常中平凡的小確幸就足以支撐心靈──好比每天清晨在熟悉的路上散步、挑戰新菜色、與好友閒聊共餐等等。

 

 

7成年長者感受「活著的喜悅」

 

據日本內閣府調查,60~70歲的受訪者中,有超過7成表示自己「感受到某種生之喜悅」。例如在「與家人(特別是孫子)共處」、「享用美食」、「沉浸於興趣或運動」、「與朋友閒聊用餐」等時刻,特別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然而,也有不少人從未仔細思考過「自己的生之喜悅是什麼」,只是埋頭為退休後的健康與財務預做準備,卻忽略了「心靈寄託與樂趣」該如何培養。

 

中野義澄指出,或許「活著的意義」這個詞太過抽象,但「興趣」人人可得——興趣不只是單純打發時間,而是讓每一天更有色彩的養分。舉凡音樂、運動、旅行、烹飪、電影、閱讀、手作…,只要你沉浸在喜愛的活動中,就是老後活力的泉源。

 

 

他認為,擁有興趣可以為老後生活帶來5大好處:

 

一、減壓與療癒

 

中野義澄舉自己為例,「我最放鬆的時候,就是拿著相機外出拍照。無論是祭典上人們的表情,或是公園裡花草的四季變化,常常一拍就是好幾個小時。」而這段全然投入的時間,能讓情緒回穩、心靈重啟。

 

二、促進健康

 

動態的興趣如高爾夫、網球、散步等,能改善年長者運動不足的問題、預防肌力退化。而隨著年齡增長、體力衰退,則可尋找一些能長期維持靜態嗜好,譬如下棋、書法、園藝、手作、木工等。

 

三、拓展知識與自我成長

 

興趣往往伴隨學習,如研究語言、歷史、烹飪或參與社區講座、讀書會,能刺激思考、活化大腦。

 

四、建立社交連結

 

參加社團或課程,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跨世代交流更能帶來新刺激與生活的節奏感。

 

五、提升生活滿足感與動力

 

為自己設定小目標,例如中野義澄就為設定了「攝影比賽得獎」的目標,激勵自己更投入攝影興趣,並為生活帶來成就感與動力。

 

延伸閱讀:

他工作63年、91歲才退休「忙到連死的時間都沒有」!從4領域找到「生之意義」:就算再微小也有價值

 

研究證實:有興趣者認知功能退化較慢

 

除此之外,興趣還能幫助大腦保持年輕。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曾針對60歲以上民眾的假日活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整天躺著休息」與「外出購物、吃飯」都對維持認知功能沒幫助,只有「從事興趣活動」的族群,認知功能退化風險明顯較低。

 

不過許多人大半輩子埋頭工作,從未思考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有什麼興趣?或許可以效法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主張——從中壯年起每年培養一種新的興趣,如此到退休之前至少會有20種嗜好,而且最好各種類型都要有。

 

 

熟齡作家李偉文舉例,「動態」如登山、打球、跑步,騎單車等,「半動態」則有園藝、旅行、古蹟導覽。而「靜態」的嗜好含括畫畫、玩樂器、雕塑、捏陶、寫書法等,還有「全靜態」的如欣賞音樂、藝術、學語文等。

 

李偉文說,之所以要刻意地接觸並培養不同類型的興趣,為的是避免年齡增長後身體若有所變化,或體力一旦衰退,仍有適合的興趣可以投入。

 

提倡「逆退休」的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則會每年給自己訂定一項給自己的目標或挑戰,譬如單車環島、爬富士山、到多倫多遊學、到倫敦Long Stay等,以始為終去收集資料、做功課、鍛鍊身體,讓每一年都有推動自己前進的力量,不讓老後生活成為一片空白。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