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久坐不動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47

年輕型腦中風人數增加!久坐不動小心腦栓塞,中風風險跟著來

tCol 2020-02-01

林芷揚

年輕型腦中風人數增加! 久坐不動 小心腦栓塞,中風風險跟著來

近年來中風人口的罹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奇美醫學中心表示,其復健部所接觸到的病人中,45歲以下、年輕型腦中風個案數目逐年提昇,其中又以栓塞型中風所佔的比例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久坐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美國梅約診所詹姆士.李文(James Levine)博士曾經提到:「久坐比抽煙更危險,殺死的人比愛滋病多,比跳傘更凶險。」「我們正在坐死自己!」

閱讀更多

長期熬夜、不運動,是「血栓」高危險群!中醫師3招保護心血管

tCol 2020-01-15

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

長期熬夜、不運動,是「血栓」高危險群!中醫師3招保護心血管

你還認為血栓是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嗎?其實血栓這幾年越來越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是長期不運動、熬夜和喜歡吃高油高脂食物的人,更是血栓的高危險群!除此之外, 久坐不動 也相當容易引發腿部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後隨血液流動,跑到肺動脈,就可能出現急性肺栓塞,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閱讀更多

中年代謝慢,一下就變中廣型身材!吃1食物減少熱量吸收,有效瘦肚子、避免脂肪囤積

tCol 2019-12-15

彰基院訊

中年代謝慢,一下就變中廣型身材!吃1食物減少熱量吸收,有效瘦肚子、避免脂肪囤積

現今社會大家工作忙碌,很多上班族 久坐不動 ,下班回到家一吃飽就只想好好休息,看個電視或滑個手機,久而久之,發現自己肚子上的肥肉一圈又一圈的出現,而且褲子的尺寸越買越大,若出現這種狀況,表示你已經有了中廣型身材。補充適量的纖維質食物(蔬果、全穀類等),可以降低熱量吸收,減少脂肪堆積的機會。此外,不熬夜以維護正常內分泌、多做有氧運動燃燒脂肪等,也都對瘦肚子有幫助!以下分成5招詳細說明:

閱讀更多

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提醒這3食物很致大腸癌,千萬要少碰

tCol 2019-12-13

照護線上

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提醒這3食物很致大腸癌,千萬要少碰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但你知道嗎?在大腸直腸癌的疾病早期,患者根本沒有什麼症狀呢!

閱讀更多

3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杜絕走不快沒體力、連垃圾都搬不起來...醫師2招成功打敗肌少症!

tCol 2019-11-04

照護線上

3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杜絕走不快沒體力、連垃圾都搬不起來...醫師2招成功打敗肌少症!

肌少症太可怕!陳太太盯著電視螢幕追劇追得認真,因為聽到丈夫進門的聲音而打算從沙發起身,偏偏力不從心站不太穩,整個人又倒在沙發上,忍不住唉叫了一聲。

閱讀更多

做家事膝蓋痛?骨科醫師傳授護膝8招,遠離關節退化

tCol 2019-10-27

林芷揚

做家事膝蓋痛?骨科醫師傳授護膝8招,遠離關節退化

68歲的香港人盧女士擔任管家,每天都要做許多清潔打掃的家事,長久下來膝蓋退化,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吃的止痛藥藥效愈來愈重,醫師發出停藥警告!

閱讀更多

她明明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竟「直腸癌」,大腸鏡是主因!癌症基金會公布4大惡習要少做,很致癌

tCol 2019-10-24

NOW健康

她明明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竟「直腸癌」,大腸鏡是主因!癌症基金會公布4大惡習要少做,很致癌

編按: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挺過12次化療才從直腸癌中重生,不料,後來卻傳出直腸癌復發,癌細胞從淋巴擴散至肺部和肝臟。據媒體報導,余苑綺平常愛吃蔬果、不菸不酒,還喜歡運動,堪稱余家健康楷模,卻仍復發。根據醫師透露,「沒有後續的追蹤」可能是主因。民眾聽到此消息,無不驚慌,「癌症真的好可怕呀!」對曾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而言,除了每半年最好做一次大腸鏡檢查,還需要做些什麼?一般人又應該如何防範,才能遠離大腸癌魔爪?

閱讀更多

容易得乳癌的7個危險因子!醫師:預防乳癌,你要做到3件事

tCol 2019-10-22

照護線上

容易得乳癌的7個危險因子!醫師:預防乳癌,你要做到3件事

乳癌是女性殺手!乳癌發生率很高,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生活中偶爾就會聽到同事、朋友、親人罹患了乳癌。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預防乳癌呢?

閱讀更多

罹癌元凶!名中醫列7種破壞健康的惡習,久了可能發生癌變

tCol 2019-08-14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罹癌元凶!名中醫列7種破壞健康的惡習,久了可能發生癌變

7種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壞習慣

閱讀更多

名中醫:這8惡習最致癌!每天吃這些食物,有助遠離癌症

tCol 2019-06-27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名中醫:這8惡習最致癌!每天吃這些食物,有助遠離癌症

癌症病患愈來愈年輕化,這與飲食、生活習慣、環境…等因素都大有關係,來測驗看看您的「罹癌」危險指數有多高。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