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動脈阻塞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58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tCol 2020-08-07

黃智群, 張芸瑄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

55歲後當心,腳痠、腳麻、腳發黑可能是「腳中風」 醫師:注意5大症狀

tCol 2020-05-27

林芷揚

55歲後當心,腳痠、腳麻、腳發黑可能是「腳中風」 醫師:注意5大症狀

80歲的王婆婆因左腳發黑到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為「急性重度下肢 動脈阻塞 症」,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有截肢的風險,所幸經治療後幸運保住左腳。醫師提醒,腳中風好發於55歲以上,應特別留意。

閱讀更多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5-25

林芷揚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眼睛也會中風?「眼中風」有如不定時炸彈,發病前毫無症狀,除造成視力瞬間喪失外,並不會感覺疼痛。醫師提醒,大部分發生眼中風的病人,都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有三高的民眾要特別當心。

閱讀更多

上腹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心臟病發作 留意心肌梗塞猝死,出現6症狀別輕忽

tCol 2020-02-03

華人健康網

上腹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心臟病發作 留意心肌梗塞猝死,出現6症狀別輕忽

20201228編按: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兒子王怡中驚傳猝逝,據了解,他是在12月17日運動時疑似心肌梗塞,在運動場昏倒,緊急送往台大醫院就醫,裝上葉克膜搶救,經過7天搶救,在25日因心臟衰竭過世,享年39歲。究竟出現哪些症狀就要立刻就醫?哪些人又是高危險群,可以看看這篇報導。

閱讀更多

選舉症候群!參加造勢活動太激動中風?醫師:5因素才是關鍵

tCol 2020-01-09

林芷揚

選舉症候群!參加造勢活動太激動中風?醫師:5因素才是關鍵

「原本都好好的,但突然左手、左腳沒有力氣癱軟在地,感覺想講話也講不出來!」66歲的陳伯伯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活動,在現場氣氛熱絡時突然倒下,被身旁親友緊急送醫,確診為腦中風後緊急給予治療。

閱讀更多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tCol 2019-11-26

華人健康網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健康不要OMG,而是要好的Omega!」吃對好油,尤其是Omega-3,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甚至有減緩經痛,以及輔助減重的效果!營養師一次統整吃Omega-3對人體8大健康益處,教你補好油,為人生加油!

閱讀更多

吃太鹹易傷害心血管 醫師:9大族群慎防「狹心症」

tCol 2019-10-28

林芷揚

吃太鹹易傷害心血管 醫師:9大族群慎防「狹心症」

天氣轉涼,心臟病風險跟著上升,尤其要注意「狹心症」,也就是心臟冠狀 動脈阻塞 ,高血壓、高膽固醇、缺乏運動等族群都要提高警覺;飲食方面應以低鹽為原則,因為吃太鹹會造成血壓上升,增加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的機率!

閱讀更多

無高血壓、糖尿病,為何還會心肌梗塞?醫師:這6種病症也是危險因子

tCol 2019-07-26

林芷揚

無高血壓、糖尿病,為何還會心肌梗塞?醫師:這6種病症也是危險因子

傳統上,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菸酒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包含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內的多種自體免疫疾病,若未妥善控制,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同樣會提升心臟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

久坐少動容易心肌梗塞?醫師4招遠離心臟疾病

tCol 2019-01-03

亞東紀念醫院/亞東院訊

久坐少動容易心肌梗塞?醫師4招遠離心臟疾病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時序入冬,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間。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人十大死因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分別是第二名的心臟疾病、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與第八名的高血壓疾病,共佔三位,不可謂不重要。而心臟疾病的大宗非心肌梗塞莫屬。

閱讀更多

老是愛擔心?研究顯示:這些人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tCol 2019-01-02

黃偉俐醫師的精神醫學新天地

老是愛擔心?研究顯示:這些人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擔心死了」是常會聽到的一句話,當然一時的擔心不太可能死人,除非這個人有冠狀 動脈阻塞 ,剛好又遇到很大的壓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