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台大醫院

顯示第 2312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tCol 2020-02-26

生活i健康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更勝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病變等。到底肺炎有多可怕?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迅速延燒全球,嚴重程度不下2003年那場世人難忘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證實,武漢肺炎病原體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兩者雖相近但致病表現並不完全相同,如今已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隨著疫情的延燒,從一開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現在由醫界與科學家抽絲剝繭,慢慢露出治療曙光。曾於2003年參與第一線抗SARS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形容,新型病毒就像人類面對戰爭的迷霧( Fog of War)一般,對敵人愈了解,才能有效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播感染,「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實力足夠,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閱讀更多

除了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檢疫如何分辨?不想感染病毒,避免性行為、飛沫傳染...這6件事要牢記

tCol 2020-02-25

NOW健康

除了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檢疫如何分辨?不想感染病毒,避免性行為、飛沫傳染...這6件事要牢記

為了釐清民眾防疫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1支由防疫醫師詹珮君所拍攝的短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之間的不同之處,裡面提及「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有性行為」,後者引起不少討論。目前防疫處置共分為自我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3階段,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風險最高。居家檢疫者,則以有中港澳旅遊史為主。但無論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必須遵循規定是一樣的。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不斷更新:國內新增2例確診,父子群聚再傳家人,老翁妻子、小兒子也感染

tCol 2020-02-24

林芷揚

武漢肺炎》不斷更新:國內新增2例確診,父子群聚再傳家人,老翁妻子、小兒子也感染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以下為2月24日傍晚最新消息:

閱讀更多

上腹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心臟病發作 留意心肌梗塞猝死,出現6症狀別輕忽

tCol 2020-02-03

華人健康網

上腹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心臟病發作 留意心肌梗塞猝死,出現6症狀別輕忽

20201228編按: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兒子王怡中驚傳猝逝,據了解,他是在12月17日運動時疑似心肌梗塞,在運動場昏倒,緊急送往 台大醫院 就醫,裝上葉克膜搶救,經過7天搶救,在25日因心臟衰竭過世,享年39歲。究竟出現哪些症狀就要立刻就醫?哪些人又是高危險群,可以看看這篇報導。

閱讀更多

我要出國!春節旅遊,各國正在流行哪些疾病?如何自保?懶人包一次看懂

tCol 2020-01-21

幸福熟齡編輯團隊

我要出國!春節旅遊,各國正在流行哪些疾病?如何自保?懶人包一次看懂

春節連假期間,民眾安排出國旅遊的機會增加,防疫措施更要做好,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根據疾管署資訊,以下整理全球各地目前主要流行疾病、注意事項、全台32間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名單,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前醫院院長鼓吹別做健檢,罹癌後才悔悟病人不是人當的「如果我定期體檢,不會落到今天可憐的地步...」

tCol 2020-01-21

林靜芸

前醫院院長鼓吹別做健檢,罹癌後才悔悟病人不是人當的「如果我定期體檢,不會落到今天可憐的地步...」

過去我視健康檢查為猛獸,能躲就躲,現在才知道大錯特錯!

閱讀更多

防治大腸癌不遺餘力!台大名醫邱瀚模2招維持好體力,提醒「健檢不是愈多愈好」

tCol 2020-01-07

楊雅馨

防治大腸癌不遺餘力!台大名醫邱瀚模2招維持好體力,提醒「健檢不是愈多愈好」

致力推廣大腸直腸癌篩檢、擅長大腸鏡檢查的邱瀚模,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被做」無麻醉大腸鏡檢查,「那是我在日本研習時,指導教授為我做的檢查,在那個診療檯上,這麼私密的部位⋯⋯」

閱讀更多

 夫妻同時得肺炎,竟是肥胖的太太先痊癒!醫師透露關鍵原因

tCol 2020-01-05

林靜芸

夫妻同時得肺炎,竟是肥胖的太太先痊癒!醫師透露關鍵原因

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也就是壽婆98歲,二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較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

閱讀更多

一頭黑髮全天然!台大名醫張天鈞:抗老養生愈早愈好,退休還要懂得「認真地玩」

tCol 2019-12-28

郭美懿

一頭黑髮全天然!台大名醫張天鈞:抗老養生愈早愈好,退休還要懂得「認真地玩」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是國內知名的甲狀腺、內分泌權威,不但門診一號難求,更曾名列全台掛號人數前6多的醫師。70歲的他早在2015年就退休,但忙碌工作依舊,直到2018年底骨折開刀,才終於讓他的腳步慢下來。如今他減少看診,多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看電影、出遊、作畫、寫文章…,生活豐富精彩,如同他油畫作品中溫暖而繽紛的色彩,人生從70歲開始煥發新生。

閱讀更多

癌症、帕金森氏症,這8惡習是禍首!腸胃科名醫提醒這樣吃...恐致惡性腫瘤、大腦退化

tCol 2019-12-23

楊雅馨

癌症、帕金森氏症,這8惡習是禍首!腸胃科名醫提醒這樣吃...恐致惡性腫瘤、大腦退化

國人10大癌症的大腸癌、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消化系統就占了大宗,就連10大死因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也與腸胃脫離不了關係。台語說,呷ㄟ落、睏ㄟ去,放ㄟ出就是健康。你健康了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