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近期 台灣疫情 維穩,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再發出警告,全球多個地區的新冠疫情有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即將來臨,疫情可能升溫。面臨不斷變種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要特別小心手扶梯,人來人往最容易受到污染,3大微生物菌種常出現在手扶梯上,提醒6點預防。(原文刊載於2023/6/12,更新時間為2023/9/8)
閱讀更多
2023-01-18
整合傳播特別企劃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人的健康和財富,面對失控時代,環貫綠佳利透過全方位健康促進的產品、共享制度,以及打造夢想板課程、奬勵旅遊活動,帶領「自主創業家」設定並追逐夢想,成功化危機為新契機,不僅促使大家擁有健康和財富,還具備駕馭夢想的能力,勇於逐夢、圓夢,過程中還能助人擁有身心、經濟健康,因而人人都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進而促使社會健康,更增添生命的意義及價值!
閱讀更多
2022-11-09
萬年生
《今周刊》1350期「當憂鬱症來敲門」近期出刊後獲得不少回響,本文再透過60歲憂鬱症患者、牙醫師C醫師匿名受訪,現身說法說出憂鬱症患者的苦與難,並從「切身之痛」鼓勵正確面對,及就醫、用藥的重要。以下是她的第一手告白。
閱讀更多
2022-05-11
林依榕整理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強,所幸確診者以輕症居多,台灣與病毒共存之路勢在必行,面對病毒到底該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減少辦公室、住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2-04-26
李易紓整理
台灣疫情 進入新階段,週二(4/26)本土確診更超過6200例!隨著每天確診數字跳增,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全台可能會有460-470萬人確診,萬一收到簡訊需要進行隔離,究竟是要去醫院?或者是只要居家照護?或者要去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今周刊》整理圖表,讓讀者可以快速釐清自己屬於哪一種身分,第一時間不用擔心!
閱讀更多
2022-03-28
林信男
在部分國家陸續放寬防疫限制、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快速傳播的情況下,包括歐洲、中國,近期都出現確診病例增加的現象,外界估計,美國也可能發生新一波感染潮;對此,白宮首席醫學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分析,BA.2的傳染力,較BA.1高出50%至60%,預期隨著時間推移,BA.2將成為主流變異株。
閱讀更多
2022-02-04
今周刊數位內容團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考量年後民眾的醫療需求,如一般住院及開刀都會變多,為保留醫療量能,羅一鈞副組長補充,呼應陳時中部長的春節後的「不放鬆但分流」,從1/15到2/3針對落地採檢陽性旅客前往北區3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366位,分流占59.6%。指揮中心已整備開設完成北中南區,共11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合計量能已有1221間房間,並且持續增加中。
閱讀更多
2022-01-21
林信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共存」,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閱讀更多
2022-01-13
林信男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人數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染疫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閱讀更多
2021-12-09
廣告企劃製作
台灣罹癌人數屢創新高,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為提升民眾對於癌症的重視及警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12/04(六)舉辦第五屆為癌而跑公益活動,共計千名跑者一起響應公益,挑戰6K微路跑。此次活動更邀請到台灣巨砲「陳金鋒」帶領千名癌友一起跑出新希望,希望藉此活動讓更多癌友與民眾了解運動的重要性,進一步達到推廣全民齊抗癌之目標。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