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周梵
人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允許自己的創造物來控制自己,把自己的創造物當做自己的一部分,甚至不惜消耗自己的生命來供養自己的創造物。「房奴」、「孩奴」這些詞很精確地表達了人們和他們的創造物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
2020-10-20
照護線上
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很高興邀請到耳鼻喉科的蔡耀德醫師來到照護線上。今天要請問蔡醫師的是,喉嚨痛是一個很常見的症狀,哪些原因會導致喉嚨痛?
閱讀更多
2020-09-24
世野一成(Issei SEYA)
作者世野一成(Issei SEYA)為現役日本投資家。以美國不動產為中心建立資產,目前年間固定收益超過3億日圓。 學生時代從打工認識的友人手上買下一間公司,卻因被欺騙而負債約2千萬日圓。清償完之後,很幸運地在飲食事業與不動產事業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在創業的同時,他也開始投資不動產,累積屬於自己的資產。後來,他受到外資投資公司的委託,一同合作收購日本的不良債權,以「禿鷹」的身分活動14年。 目前的他利用投資累積資產,也為了要運用他手中的資產,來回日本與世界各地。他的人脈極廣,也會提供演藝人員或企業界的人一些投資建議。
閱讀更多
2020-08-31
李維文
我的一位朋友陳先生,從我大學時認識他直到今天,他始終是一個外向的人,人緣特別好。他為自己的社交關係感到自豪,經常向妻子炫耀社交軟體上有多少好友,多少群組,自己在朋友、親人、同事和同學中是多麼受歡迎。不過,維繫這麼多的關係,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這讓他疲憊不堪。
閱讀更多
2020-08-11
李春杏
母親還是放不下小亞打算把她接回家,竟遇上連續的瘋狂大雨,老天爺,想問祢,究竟還要經過多少考驗,我們才不會繼續哭泣?
閱讀更多
2020-07-27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閱讀更多
2020-07-27
楊雅婷
肚子變大別以為是發福,當心可能是婦科腫瘤。南投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不過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的 吃不下 ,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經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
閱讀更多
2020-07-14
林芷揚
抗癌期間,營養攝取很重要!癌友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後,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與熱量,才能維持體重、保持體力以繼續接受治療。營養師表示,臨床上常聽到病人及家屬對營養補充有錯誤觀念,例如誤以為雞湯只要喝湯即可,不必吃雞肉,其實就是一個迷思。
閱讀更多
2020-05-04
劉炯朗
卡內基(Dale Carnegie) 是美國人際關係學和勵志學大師,出生於一八八八年,一九五五年去世。他的著作到現在仍廣為流傳,被大家反覆誦讀。最知名的著作是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八十年來,賣了一千五百萬本,被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其他著作包括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怎樣克服憂慮和開始生活》和《有效的公開演講的捷徑》。卡內基的書裡經常使用很多真實的小故事,闡述許多深邃又充滿智慧的理念。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7/ 12
第 7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