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林暐鈞
「中高齡才不會找不到工作,你看我都還找得到工作!」現今79歲的李益恭自信說道。他退休後再就業,從事104職涯諮詢輔導工作,3年多來已輔導逾800人,也創造自己的輔導專案,闖出一片天。超高齡就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傳承經驗,也鼓勵每一位中高齡求職者準備好自己,成為職場高年級新紅人。
閱讀更多
2023-08-22
粉圓妹
編按:不擅長念書、勉強考上高職夜間部的粉圓妹,20多歲就得靠吃止痛藥才能走路,讓她在29歲意識到「老了誰來養我?」這個問題,於是擬定退休計劃並嚴格執行,卻又在32歲遇股災負債變卡奴……以大眾眼光來看,活脫脫是人生失敗組的寫照。之後她勒緊褲帶10年、每月存薪50%~60%,堅守投資紀律,利用基金、保險存退休老本,43歲在被逼離職前,主動宣示:「我要退休了!」當時很多同事抱著看戲心態,想著:「看妳能撐多久!」2023年,粉圓妹退休滿12年了,不但沒有錢不夠用的問題,還過著游牧世界的逍遙生活,她用行動告訴所有人:「不用家財萬貫,也可以提早退休。」沒工作等於斷了金流?粉圓妹教你退休也能擁有些現金流水庫!
閱讀更多
2023-08-1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編按:面板大廠群創光電爆出員工桃色糾紛,一名已婚處長在社群軟體自爆長期婚外情,明知對方「用身體換資訊」仍劈腿3女,外遇對象包括公司供應商、客戶,其中更有兩位是已婚人妻。消息一出後在社群平台迅速擴散,更有男方前主管出面爆料,傳出疑似婚外情曝光後,正宮氣憤難平,用他的帳號發文報復。然而,面對另一半外遇,「大老婆的反擊」、「婦仇者」、「玉石俱焚」或許大快人心,但真的值得嗎?當自己是被辜負的一方,如果不愛了,是不是就不會受傷了?
閱讀更多
2023-08-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進入熟齡階段,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要怎麼安排開銷,才不會遇到「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或是「人還沒走,無錢可花」的窘境?最近常聽人說退休金要準備1000萬元才夠,從CFP的角度來看「4%法則」,能否用1000萬元「年初帳戶價值」,讓晚年開銷能不虞匱乏,安穩度日呢?
閱讀更多
2023-08-11
瑞秋.歐蜜拉
如果說,你很需要出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無法休長假或離職,要如何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工作、照顧他人,或是擔任親職),同時又能暫停一下呢?答案比你想的還要簡單。請開始把一些行動融入你的生活中,這樣你就可以有意識地替你正在做的事情帶來一些轉變。
閱讀更多
2023-08-11
田英洙
台股從去年的萬三一路到近期的萬七、萬八,究竟市場目前處於什麼狀態?景氣是否已經恢復?投資人應該要進場了嗎?此時應該瞄準的投資標的又有哪些,關於這些,股市循環大師浦上邦雄的《股市循環的選股時機》都有解答,為投資人提供一套觀察市場週期,不論熊市牛市都能賺錢的進場策略。
閱讀更多
2023-08-11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編按:曾以律師娘之名協助許多主婦創業的林靜如,在陪伴父親走過人生最後那段路後,才深刻體認到:多數人總在老後遇到突發狀況,驚覺自己沒有做好財產規劃,於是必須面臨生活上的問題或困境;又或者忘了為自己最後的尊嚴與自主意志做好安排,讓後人為了自己身後事產生嫌隙。透過分享這些年在律師事務所聽聞的各類人生故事,並邀請律師從法律觀點出發,給予讀者財產規劃與傳承上的說明、建議及剖析,期望大家明白事前安排的重要,讓自己與家人在遇到無法預期的意外來臨時,可以從容安然的面對未來人生。
閱讀更多
2023-08-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小孩的教養和管教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觀念,兩代教養方式常常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小孩管教的界線上如何尋求平衡,則變得更具挑戰性。婆婆跟媳婦該如何融合彼此觀念?又要如何建立個人界線來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呢?
閱讀更多
2023-08-03
商沛宇
在安寧病房工作時,護理站常接到民眾來電請教關於安寧療護的疑難雜症。有一次,護理師接到安寧門診病人的太太打電話來,表示對於醫師在看診過程中,沒有將病人腫瘤傷口處的包紮拆開來檢查感到很不滿。在電話中,她怒氣沖沖地質問:「就算你們認為我先生是末期,也應該要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辦法幫他把傷口顧得更好吧?」儘管醫師已向太太解釋將包紮好的腫瘤傷口拆開檢查並非必要,她仍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
閱讀更多
2023-08-02
林暐鈞
2025年起,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2050年65歲老年人口更將達到高峰,約攀升至超過700萬人,預估屆時老年人口醫療費用將超過6200億元!為此,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委託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PwC)進行「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結果顯示台灣現今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主要包含醫療服務、藥品消費支出等)的GDP遠低於其他比較國家,僅占6.1%,藥品支出更只占1.2%。對此,IRPMA於今(2日)舉辦「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記者會」號召各界共14個團體共同倡議,呼籲跨黨跨部會,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投資全民大健康,才能建立堅韌、永續的醫療環境。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