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律師娘
前一陣子上財產規劃的課程聽到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位老父親傾盡一生的積蓄買了一棟透天厝,疼愛孩子的他,想說現在賺錢辛苦,只要把房子留給孩子收房租,每月都有固定的房租收入,孩子就不用擔心生活有問題,但因為這位父親積蓄都拿來買房子,身上沒有太多的存款,他認為錢給孩子容易被花掉,只要可以固定收租,日子也能衣食無缺。
閱讀更多
2022-07-05
郭美懿整理
2009年獲選秀節目《超級偶像》總冠軍而出道的歌手朱俐靜,3日因乳癌離世,年僅40歲,讓歌迷與演藝圈好友們悲痛不已。朱俐靜過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得知罹癌時就先把銀行密碼交代給姐姐,也慶幸自己單身,沒有家庭要照顧。其實不論結婚與否,老後仍可能面臨喪偶、離婚或膝下無子,面對「一個人老去」,在「身後事」方面,律師建議有3件事必須要考量。
閱讀更多
2022-07-03
郭美懿
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倪匡3日逝世,享壽87歲。一向給人頑童印象的他, 晚年 卻為皮膚癌所苦,不但腿部腫瘤大如巴掌、「潰爛了又發炎」,更因罹癌導致味覺退化,讓熱愛美食的他難享受食物滋味,甚至表示自己已經「死了9成」。最後倪匡決定不做化療,笑說會與病痛「同歸於盡」。
閱讀更多
2022-07-01
郭美懿
德國是歐盟國家中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被冠上「歐洲老人院」之名,老人程度有多嚴重?從數據來看,1950年德國1950年每百位居民僅1位是80歲以上老人,至2020年則銳升為每14位就有1位年逾80歲,推估至2050年,這個數字更將上升到每10人就有1位超過80歲。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德國政府早在1994年就設立「聯邦家庭事務、資深公民、婦女及青年部」因應,希望透過社會政策的制訂提早因應。在《動腦雜誌》舉辦的「2022國際創意論壇」中,特別邀請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陶艾瑪 (Dagmar Traub-Evans) ,分享德國如何回應人口變遷問題。
閱讀更多
2022-06-26
翁申霖 整理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真是對的?很顯然地,面對某些家庭的特殊案例,這句話或許無法成立。一名網友透露,自己的爸爸在離婚後搶走監護權,卻在有了新歡後從此拋棄他們兄弟倆,直到老了生病被趕回家回頭要求他與弟弟負起撫養義務,甚至還威脅提告,讓他大嘆「我們到底錯在哪裡?」
閱讀更多
2022-06-24
陳文茜
64歲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手術後各種怪病不斷發生,日前曾透露自己甚至灰心到跑去頂樓,非常想解脫。陳文茜6/23再度於臉書有感而發表示,病還是沒好,量出血氧濃度91、心跳96,「活不好,死不了」,但心態已轉變、正面看待,「不想成為活著的黑洞。」陳文茜表示,一年也快過了一半,持久數年愈來愈重的病,彷彿已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會稱它為朋友,因為它使你疼痛、虛弱、喘息⋯⋯不能走遠,但至少它不是敵人。」現在已漸漸習慣了它,好像習慣一個不怎麼令人喜歡的室友,日子共處來去之間,也不必太在意,偶爾要假裝視而不見,就像如何對付這個世界有些逃不開的討厭鬼。「但不只是這樣,我還得更開心一些。」陳文茜說,走到上次差點哭出來快要斷氣的四樓玫瑰花陽台,伸展一下芭蕾基本動作,再抬頭看,「哇,這麼多的星辰,掛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當下她便明白,不想成為活著的黑洞,「我還好好活著,我的肩上是巨大的宇宙,向著遠方大山河流,我沒有動。我讓風說話。」陳文茜感嘆,許多人一旦變成重大疾病患者,便自然地把快樂往外推,好似這兩件事情是對立的。恰恰相反,正因爲她的生命可能比別人短,或者至少比別人辛苦,「我們更要努力不懈的把快樂老老實實地拉坐在身邊。」陳文茜自從罹癌後,各種怪病不停發生,「全身滾燙、頭痛欲裂、心跳132,血壓180⋯⋯血尿,血氧濃度不足85。」陳文茜日前說自己甚至灰心到跑到頂樓、非常想解脫。「我尖叫,告訴助理:我想走了,求你們照顧我的孩子們,我活得太累了。助理一直鼓勵我,深呼吸,血氧濃度上來了,86、87⋯⋯,這時我的意識才比較清醒,請她幫忙把藥物給我⋯⋯」。陳文茜說一個小時後,血氧濃度終於回到89,血壓降低至130,全身發熱狀況也改善、頭沒有那麼疼痛。「之後,我告訴自己,人太渺小⋯⋯從此每一個不過度疼痛的日子,對我都是恩典。」她雖然怪病纏身,但也開玩笑說自己應該是「全世界最美麗的人瑞」。「人病了,不要掉入自憐自愛,給別人一點溫柔,你可以帶回一屋子的幸福。」(原文刊載於2021/3/16,更新時間為2022/6/24)
閱讀更多
2022-06-24
莉茲.威斯頓
從前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倚賴退休金就可以安享 晚年 ;然而,時代不同了,隨著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愈來愈好,預期壽命也愈來愈長,最怕的就是,人還活著,錢卻不夠用!到底該存多少錢、該做哪些規劃才能安然退休?全美NO.1的線上理財作家莉茲·威斯頓,能給我們最好的建議。
閱讀更多
2022-06-18
翁申霖 整理
大家是否有算過,待退休後每個月能拿到多少退休金?是否能足以應付 晚年 生活?有專家指出,只要勞工有做到「自提」這點,透過時間及複利的效果累積,往後的退休生活幾乎無虞。「累積退休金是要以理財的角度、而非投資角度去看,穩健中求成長才是正確的。」
閱讀更多
2022-06-13
蔡碧月
90歲的台東阿嬤,因為太節儉吃出一身病,時常出入醫院,一年多前答應孫子營養師Sunny的減肥計畫,成功從75公斤瘦到65公斤;在紀錄短片中,自嘲身形像大象的阿嬤,聽話配合的真誠表現,感動不少人。對於祖孫一塊拍片拼健康的動機,Sunny說:「人會老會退化,懂吃、懂保養可以強健身體機能,讓精神矍鑠,減少病痛,這對資深高年級生的 晚年 來說最重要。」
閱讀更多
2022-06-10
媽媽經編輯部
子女們都希望父母可以有一個意識就是「你們的生活不應該只有孩子」,尤其在孩子們獨立自主以後,幸福感更應該由自己所創造。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