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劉詩瀚
熟練地翻著荷包蛋、烤土司,加上水果點綴,一旁的牛奶才剛微波好,一天二人三餐四季,就是現在生活的寫照,手做早餐是美雲(化名)年紀漸長後養成的習慣。
閱讀更多
2024-09-20
林靜芸醫師
一般疾病 治 療後的照顧旨在恢復病人健康,基本上是延續醫療;長期照護重點則在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很多長照工作者包括親人,會忽略了這個主旨,迷失於翻身、量血壓、記錄尿量等生命健康維護,忽略陪伴,忽略歡樂。其實讓病人高興,自癒力能夠發揮,照護才能順利。而心中歡樂的病人給予照護者正面的回饋,絕對是照護者最大的安慰。
閱讀更多
2024-09-20
郭美懿整理
80多歲的林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特別是右膝近期每況愈下,頻繁莫名疼痛與反覆腫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獨自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因為擔心麻煩家人,林阿嬤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自我封閉讓心情鬱悶,直到半年前置換人工關節後,一切才迎來希望。
閱讀更多
2024-09-19
姜振宇
每一代父母都會告誡孩子:「不要管我怎麼做,但聽我的話去做就是了!」我猜想這句話非常久遠,從語言發明之後就存在了。大人都很虛偽,會要求孩子會依循特定的規矩,但自己並沒有以身作則。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句話看似矛盾,是因為孩子不願意採納大人的建議。對於孩子來說,與大人互動的重點並不在於對話內容;事實上,那是溝通過程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閱讀更多
2024-09-18
林靜君談心室
「我和先生結婚17年了,夫妻間沒大問題,他是慢郎中,我是急性子。今年他和同事聊天聊出感情,他說他們契合度接近滿分,什麼都不用說,對方就知道他要什麼;我們則是三觀不合,他都在遷就、委屈,跟我溝通也沒有用。雖然他答應跟對方分手,但一周後變冷淡,他說對我沒愛,卻放不下我們母子,想兩邊照顧。我無法接受。我沒辦法理解,好好的家為什麼說變就變呢?我不溫柔,但都用行動來表示對他的好。他是我的天,沒想過他會離開,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我想有機會彌補。現在,他又說想一個人生活,覺得婚姻壓力大,正在考慮是回到家庭還是獨自生活。我感到無奈,不想當決定者,希望能有個方向。」
閱讀更多
2024-09-18
黃揚名
在網路社交不盛行前,人與人的社交都必須透過實體方式來進行。倘若一個人臥病在床,或是搬到一個新的環境,都會影響他的社交生活。然而,若善用網路社交,就可以突破那些實體社交的障礙,降低這些因素對社交生活的影響。網路社交對老人來說,是相當有潛力的,因為老人最容易有臥病在床,或是因為離開工作崗位而改變社交圈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4-09-18
郭美懿整理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驚傳今(9/18)晨因子宮內膜癌病逝,享年48歲!據了解,許家蓓於今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雖積極 治 療,但病況惡化擴散至骨頭演變成骨癌,今晨不敵病魔離世。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迄今未能有效以篩檢方式發現,醫師呼籲只要出現非經期出血就要馬上檢查,千萬不要以為沒什麼大礙。
閱讀更多
2024-09-18
黃揚名
靈性上的富足,對老人有好處嗎? 為什麼?簡單的答案是,有的。宗教、靈性價值對老人的好處,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跟健康有關的,靈性上富足的人,生理上比較健康,且在接受 治 療的時候,效果會比較好;也有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利用這個做為依託,來降低自己的疼痛感覺。
閱讀更多
2024-09-16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臺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已經成為新國病。根據110年癌登資料統計,國內肺癌中近三成屬於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最好的 治 療方法是動手術將腫瘤切除,而第二期、第三A期的病人術後可以做基因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再做標靶「維持 治 療」,復發率可以降八成以上,並且大大提高存活率。
閱讀更多
2024-09-13
郭美懿
66歲的J先生是傳產公司的老闆,他年輕時辛勤創業,因為工作繁忙常睡在工廠,假日也鞠躬盡瘁,幾乎沒有自己的休閒時間與興趣。隨著公司營運逐漸步上軌道,他開始將工作移交給幹部處理,想好好享清福。沒想到空閒時間變多,自己卻沒有生活嗜好,加上體力也退化,他開始出現焦慮、心慌、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就醫後被診斷為「焦慮症」。醫師除了給他藥物 治 療,也安排J先生接受個別心理 治 療,鼓勵他培養唱歌、旅遊等興趣,尋找生活樂趣,並提醒子女多陪伴父親,J先生的焦慮及失眠症狀逐漸獲得改善。
閱讀更多
9/ 30
第 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