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年逾65歲,加上少子化問題嚴重,使得「老老照顧」或「1人 照護 多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形成為社會沉重負擔。不過傳統「無微不至」、「隨侍在側」的照顧,真的正確嗎?專業護理師提出呼籲,國人應導正凡事幫他做的「溺愛式 照護 」觀念,學著「放手」才能讓失能者或長輩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拾自主性與尊嚴。
閱讀更多
2023-05-10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照顧父母的孩子最有福報?提到長輩老後的 照護 ,多數人腦海會自動浮現這幾句話:「父母生養我們,照顧他們天經地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我們優良的華人文化,也是對於生、育我們的父母所表達的敬意。但換個情境來看,如果老父母已經處於失能狀態,需要人攙扶移動、需要人照顧起居,你這個句子會有變化嗎?再者,如果有失智的狀況,或者長期臥病在床,而且你是主要照顧者的話,心中的這句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閱讀更多
2023-05-09
優照護
母親坐在窗邊,望著遠遠的青翠山峰,神情並沒有太多波動,但手裡的拐杖輕輕地敲著地板,好似拿的是以往她慣用的登山手杖,然後捏一捏腿,跟以前爬山走累了一樣,幫自己按摩按摩。屋子裡,沒有沁人的山嵐,大熱天只能吹著冷氣,她懷念可以在山澗小溪,清涼地泡腳的時光,哪怕只能再去一次也好。
閱讀更多
2023-05-05
優照護
曉蘭的母親鍾媽媽二度中風,又倒下去了,全家憂心忡忡,好不容易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但接下來的難題,卻讓全家人更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這次中風造成鍾媽媽半身癱瘓,完全復原的機會並不高,往後可能都需要臥床,飲食起居及醫療復健等,該怎麼照顧?誰來照顧?
閱讀更多
2023-05-03
郭美懿
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誰來照顧長輩? 照護 的錢哪裡來?都是我們即將面對或正在苦惱的難題。據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原生家庭負擔長者 照護 的概念已改變,不再將 照護 責任交由長子或兒子們承擔,不但有高達44%的家庭改由所有子女一起分攤責任,更有1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自己養自己」。
閱讀更多
2023-05-01
聯合報/ 記者 林孟潔
國民黨前副祕書長、救國團名譽召集人李鍾桂因患失智症,法院根據她先前簽立的意定監護契約,裁定由李姓堂姪擔任監護人,貼身照顧李鍾桂數十年的秘書認為李姓堂姪 照護 地點、方式,不符合李鍾桂意願,已提抗告。
閱讀更多
2023-04-26
迷瑞 meRui
大家常常說,西方人比起東方人,家庭觀念相對薄弱,我其實沒有很認同。我認識的很多法國人,都選擇住在離父母家近的地方,或是週末常常回家看家人,甚至某些家庭還設定每週日為「家庭日」,讓全家人可以團聚吃飯。
閱讀更多
2023-04-21
元氣網/編輯陳學梅整理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 照護 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至壓垮不少家庭。作家黃大米分享,一名80多歲老父親生病後,堅持不讓家人請看護,要兒子自己顧;導致兒子只好白天忙工作,晚上接著照顧爸爸;長期下來,兒子積勞成疾不堪負荷,在50多歲生日當天過勞死;這案例讓黃大米更加堅定要找看護的決心。
閱讀更多
2023-04-20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長照安養是現代社會棘手的問題之一。即便坊間有一些安養機構的存在,但銀髮族實際入住到長照設施裡頭,是不是真的就能安穩度過餘生,恐怕也說不準。近來日本媒體,就報導了一則高級安養中心發生的悲劇。
閱讀更多
2023-04-18
郭美懿
作家瓊瑤與丈夫平鑫濤鶼鰈情深40年,但平鑫濤晚年罹患失智症臥病在床,瓊瑤更在他生前為了一根鼻胃管,與三名繼子女槓上。當時,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的折磨,但平家子女們則不忍父親單靠營養點滴續命「慢慢餓死」。其實除了鼻胃管之外,吞嚥困難的病人仍有「胃造口」手術可以選擇,不但不會影響外觀、也較舒適,能讓病人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