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我們都有病、謝采倪
Kate 被確診為肝癌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為什麼是我?」而是「怎麼會那麼快?」面對那麼多親人的離去,對於自己的癌症,她總說:「我覺得我還滿幸運的。」
閱讀更多
2020-04-14
林芷揚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 癌末 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4-13
陳志金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掛號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掛號費?」⋯⋯
閱讀更多
2020-04-10
汪慧玲 護理師
「探訪病人前,務必打電話交班!」照會單上出現了一串不尋常的文字,原以為是病情複雜,沒想到卻是人事複雜。在我撥電話之前,醫師就已經先找到了我。「這床是一位『大哥』,他不久前已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現在情緒起伏很大,一直想把氧氣扯掉,什麼話都不說,一心求死。他太太是越南人,中文字只認得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三個小孩裡面最大的十七歲……。」
閱讀更多
2020-04-07
數位內容部
更新時間:2020/4/7 18:05更新內容:羅東聖母醫院表示,由於今日上午才停止募款,但昨晚到今早仍有許多民眾透過網銀、ATM轉帳,經結算後,最終的愛心款項近1.5億元。-----(以下為原文)COVID-19(武漢肺炎)重創全球,義大利更成了疫情重鎮,來台灣服務超過50年的義籍神父呂若瑟因憂心家鄉,希望台灣人能夠給予協助,原本只是要募款1000萬元,不料短短6天內,就收到近1億2000萬元的善款。
閱讀更多
2020-03-27
我們都有病, 謝采倪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 癌末 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閱讀更多
2020-03-25
林芷揚
2007年,林靜君年僅31歲的妹妹忽然傳出腦中風消息。妹妹是虔誠的佛教徒,吃素、愛運動,非常健康。「我都覺得如果是發生在我身上,還比較合理,因為以前當記者,生活型態比較不正常。」旅居紐西蘭、下一站準備前往澳洲的林靜君中斷計畫,趕緊帶著女兒回到台灣。飛機降落的那一刻起,老天爺給的一連串生命功課,即將引領她走向不同的未來。
閱讀更多
2020-01-08
王炘珏,口述/吳念真
2019年十二月,導演吳念真簽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年逾六十的他,一九年生了一場大病。他說,這份決定書會決定他人生最後的樣貌,也代表他對人生的態度。《今周刊》專訪吳念真,分享他簽署決定書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價值的解讀。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得漂亮、走得尊嚴,以下是他第一人稱自述。
閱讀更多
2020-01-05
彰基院訊
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建議保持清淡飲食,盡量以汆燙、水煮方式料理,減少油炸物、燒烤、加工肉與紅肉的攝取。另外,定期篩檢也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閱讀更多
2019-12-16
郭哲延
認識草伯,是因為護理師擔心低收入戶的他,經濟上難以負擔醫療費用,於是就和我聯繫了。
閱讀更多
12/ 24
第 12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