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肌少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60

中年後肌力下滑、易跌倒,肌少症7症狀自我檢測!治療師:可三管齊下,預防勝治療

tCol 2021-02-01

李易紓

中年後肌力下滑、易跌倒, 肌少 症7症狀自我檢測!治療師:可三管齊下,預防勝治療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有活動力變差、容易跌倒、關節加速退化這些困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 肌少 症」。 肌少 症2016年開始,在被台灣當作一個疾病來看待,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隨著年紀加速萎縮,讓人無法好好控制身體、肌肉無法支持關節,導致關節磨損。

閱讀更多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tCol 2021-01-08

照護線上

傷腎臟原因多!不想洗腎,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痛風9個常見風險不可不慎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閱讀更多

清粥小菜不能天天當一餐!營養師提3個「挑食法」,防堵肌少症、熟齡更健康

tCol 2020-12-08

李易紓

清粥小菜不能天天當一餐!營養師提3個「挑食法」,防堵 肌少 症、熟齡更健康

不少熟齡人士,喜歡在天冷時,天天吃清粥小菜當一餐,卻沒有攝取足夠蛋白質,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甚至罹患 肌少 症。除了身體無力、精神疲倦,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外,嚴重還可能導致失能、死亡率提高。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提醒,若要遠離 肌少 症,擁抱樂齡生活,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

閱讀更多

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變身美魔女,大讚養肌肉還能變年輕

tCol 2020-12-07

林惠君

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變身美魔女,大讚養肌肉還能變年輕

披著一頭長髮,白皙無瑕的皮膚,穿著白色上衣及緊身運動褲,這位在運動教室的美魔女,輕鬆單手拿起好幾公斤重的壺鈴。如果不說,看不出這位美魔女已是60出頭歲,站在她身旁的是知名復健科醫師陳相宏,兩人乍看像姊弟,其實是母子!

閱讀更多

運動就能增肌? 1/3青壯年有肌少症卻不自覺!

tCol 2020-12-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創健 營養師

運動就能增肌? 1/3青壯年有 肌少 症卻不自覺!

近兩三年全民夯健身,減脂不只飲食控制還要運動。最常聽到「增肌減脂」的口號,有民眾認為健身就能將多餘的脂肪轉換成肌肉,達成減脂的效果?聽起來好像很合理,所以大家就拼命到健身房重訓,創健營養師獨家直擊,帶各位破解迷思,正確享健康!

閱讀更多

痠痛疲勞無力感,別讓肌少症上身!熟齡族用這2招,不費力找回行動力

tCol 2020-11-19

李易紓

痠痛疲勞無力感,別讓 肌少 症上身!熟齡族用這2招,不費力找回行動力

過去大家常認為,65歲以上的長者才會有行動力問題,在中年時不會特別留意,但事實上,40歲開始肌肉每10年會減少8%,身體開始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常會有起床起身變得困難、走路步伐變小、提重物變得吃力等狀況,甚至變成 肌少 症。

閱讀更多

50後,痠痛疲勞無力感,肌力降低前兆!醫師:改掉3個錯誤觀念,扭轉劣勢

tCol 2020-10-19

李易紓

50後,痠痛疲勞無力感,肌力降低前兆!醫師:改掉3個錯誤觀念,扭轉劣勢

50歲之後進入熟齡階段,身體開始出現痠痛、疲勞或是無力感,多數人只是當成工作太累或是正常老化,用貼布、護腰或是護膝產品就想解決,醫師說,其實這已經是陷入「行動力危機」的前兆,想要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得靠這兩招才能扭轉劣勢!

閱讀更多

握力差,易腦中風、心肌梗塞!醫師:,2方法遠離「肌少症」,降低許多疾病與意外風險

tCol 2020-10-06

NOW健康

握力差,易腦中風、心肌梗塞!醫師:,2方法遠離「 肌少 症」,降低許多疾病與意外風險

知名演員洪雷8年前在戲劇中,一幕「爆橘拳」震驚全台,成為當時的熱搜話題。然而現實生活中,握力與死亡風險有密切關係,日本NHK節目「ガッテン!」(GETTEN)介紹了1個「久山研究」,在日本富岡縣久山町(福岡県久山町),1項59年間的調查發現,握力越低的住民,死亡率也就跟著提高。

閱讀更多

應付老後人生,日走萬步就健康?女兒指路:靠重訓刺激破壞再修復,肌力才會夠

tCol 2020-09-15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應付老後人生,日走萬步就健康?女兒指路:靠重訓刺激破壞再修復,肌力才會夠

一年多前,我為了改善五十肩問題走進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有幸我的女兒就是我的重訓教練,才有勇氣問些蠢問題,如果換是別的教練,說不定我會為了顧全面子,還不敢問呢!

閱讀更多

健檢有紅字是異常、沒紅字就健康?三觀念判讀健檢報告,不怕數字「拉警報」

tCol 2020-08-26

楊雅馨

健檢有紅字是異常、沒紅字就健康?三觀念判讀健檢報告,不怕數字「拉警報」

若你重視保健,定期做過不同醫院的健檢,認真看過健檢報告,可能會產生疑問:同一個項目,為什麼各家參考值不一樣,有無統一標準?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