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山下英子
「等衣服累積多一點再一起洗。」這種做法乍看合理,實際上卻是令人窒息的「填滿想法」。如果每天都有待洗衣物,那就每天洗衣服。重點在於保持家事「流動」,讓事情進入「循環」。
閱讀更多
2024-08-29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21
Q:我是博毅,今年52歲,老婆33歲,結婚7年,兩人現有6歲女兒、5歲兒子,3年前因家庭因素跟老婆假離婚,但約定等孩子長大後再復合,可是我覺得妻子身邊有別的男人,我該怎麼辦?我跟妻子都是再婚,婚後老婆想繼續工作,而我工作時間被綁的很死,無法照顧孩子,需要岳父岳母幫忙接送到幼兒園,加上可以節省房租等,就住到老婆娘家。由於老婆是獨生女,岳父母都歡迎同居,但我跟岳父非常不合,他從一開始就嫌我年紀大且收入不夠豐厚!我是資深的機電工程師,年薪超過百萬,但為了妻兒想多賺點,就接了夜班,每天都是凌晨2點多出門,下午3、4點才回家。但岳父看我白天睡覺就很不順眼,總說還可以再兼一個工作,完全不體諒我連來回路程,等於12小時都在外面工作,絲毫沒有自己時間。回到岳家,我也無法打赤膊晃來晃去或歪在客廳看看電視,非常不自在,但只要能跟妻兒一起生活,這都是小事。可是3年前,不小心跟岳父擦撞一下,岳父就很誇張地倒在地上,說我故意要害死他的,吵了很多天不肯罷休,一直叫囂要我搬出去!後來他又要我老婆離婚,鬧到後來,連我老婆也煩了,跟我商量好,因為現在孩子們還小,需要岳父母幫忙照顧,我的老家在南部,爸媽幫不上忙,因此我們先聽岳父的話辦離婚,等孩子長大,老婆就搬出來,屆時我們再一起生活,我當下也只好遷就現實。離婚時,親權給了老婆,其後我們還每1、2個月還會聚餐一次,我也每月給她們7萬元生活費。老實說,我雖然很想跟妻兒住在一起,但不受岳父母管制,也覺得自在無比,自己租的公寓雖不那麼寬敞,但是愛怎樣就怎樣,而且就在工廠附近,我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覺得假離婚也不錯。但最近半年,老婆幾乎不接我電話,我也沒法跟孩子相聚,有次半夜想念孩子,我跑去前妻家,發現她的車不在,過幾天再跑一趟也是一樣。我打電話給女兒,她才說媽媽最近晚上不常在家,讓我非常憂心。現在孩子還小,她就夜遊不歸,也不履行4人相聚承諾,我覺得她似乎是有新男人了。現在前妻把孩子放在家中不管,我是否可以討回親權?如果她再婚,可以不支付他們生活費嗎?我真的只想建立4人的美滿家庭,難道這是妄想?
閱讀更多
2024-08-13
周祝瑛
編按:周祝瑛教授從政治大學教育系退休後,與72歲丈夫一同踏上120天的郵輪環球之旅,這趟旅程不僅讓他們遊歷世界,更重拾40年前相戀時的回憶。旅遊經驗豐富的周祝瑛分析,自助、跟團、郵輪旅行各有優缺點,熟齡族規劃長途旅行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8-12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4-07-22
勞倫斯.克里寇夫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閱讀更多
2024-07-08
優照護
長輩對高溫環境的適應性會由於年紀增長,導致身體的耐受度逐漸下降。因此,若是長輩處於高溫環境中的時間過長,則可能引發中暑等一系列嚴重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7-05
王淑芳(嫚嬣)
「來,雙手舉高,嘴角上揚,大聲笑出來,要露出八顆牙喔 !」在公園裡帶愛笑瑜伽團練,總常常看到有些長輩不好意思張口大笑,除了有損美觀的害羞外,最棘手的就是缺牙與口臭問題,尤其長期有抽菸、喝酒習慣的男性,口腔問題大多會讓他們失去自信。
閱讀更多
2024-06-27
廣告企劃製作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無論您是效率派快速購物達人,或是隨心尋找驚喜的挖寶者,亦或是渴望片刻悠閒的生活愛好者,「禮客Outlet」都將成為您放鬆心情、品味時尚的理想去處。轉角處,總藏著一個 舒適 咖啡廳或美味餐廳,可供您犒賞自己,融入購物的絕佳饗宴之中!
閱讀更多
2024-06-2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以「客家妹」形象出道的陳明珠,不只主持過總統就職典禮、金曲獎、金鐘獎星光大道,近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演出戲劇之外,還發行個人EP,朝全方位藝人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2024-06-19
偉文隨筆
日本著名的企業顧問大前研一就主張,人從中壯年起就要每年培養一種新的興趣,他認為到退休之前至少要有二十種興趣,而且這些興趣最好各種類型都要有,動態的比如登山、打球、跑步,騎單車……等等,半動態的比如種田、園藝植栽、旅行,古蹟導覽……等等,靜態的比如畫畫、玩樂器、雕塑,捏陶土,寫書法……等等,全靜態的比如欣賞音樂、藝術、學語文……等等。之所以要刻意地接觸並培養不同類型的興趣,主要也是避免身體若有所變化,或者體力衰退時,仍然可以有適合的興趣可以投入。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