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岸見一郎
老、病、死,人生充滿痛苦。這個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意義,無論在人類的眼中看起來多不合理,那些悲慘的事情也都自有涵意。相信這個法則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坦然接受,也能積極樂觀地度過往後的人生。然而,當災難實際降臨在自己或家人、好友身上時,應該還是很難接受吧?
閱讀更多
2022-07-21
健康醫點靈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閱讀更多
2022-07-18
楊雅馨
2022年5月9日,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在防疫記者會上,精準說明人類與病毒此刻的狀態:「當我們無法殲滅它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文明有序地共存。」114字金句鏗鏘有力,讓「邱冠明」瞬間成為Google Trend的熱門搜尋關鍵字。
閱讀更多
2022-07-12
翁申霖 整理
「安心走吧!我會照顧孩子們」,一句派出所所長的「掛保證」,讓身 負重 病卻放不下4個幼子的村民安然離去。宜蘭縣蘇澳分局澳花派出所所長胡傳明在6年前為了兌現他對民眾的承諾,一肩扛起照顧4孤兒的責任,代父職的他包辦了生活費、教育費,一路來花費高達1100萬,讓四兄妹很感謝,「雖然失去親生爸爸,但上天又送了他一個父親」。
閱讀更多
2022-07-06
撰文‧譚偉晟 研究員‧黃浩珉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閱讀更多
2022-03-30
吳惠瑜、王蘭芬
「我知道那不是飛蚊症,因為我長期近視,很清楚飛蚊症的感覺。但這固定黑點不同,是很清楚的一顆,感覺很怪,一整個早上都在眼前,不管瞥往哪個方向它都在。」
閱讀更多
2022-03-09
林靜芸醫師
我養了兩個孩子,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兩人從小就完全不同。兒子早產五星期,女兒在預產日出生。新生兒應該每三小時餵60c.c.的奶,兒子兩小時就餓哭,每次可以喝240c.c.;女兒準時三小時喝奶,每次60c.c.,不能多也不能少。兩個孩子成長期間的叛逆也不同,兒子狀況百出,女兒完全無事。兒子經常不見人影,女兒整天在家裏。我想跟他們溝通,我還沒開口,兒子就回嘴;女兒可以聽完卻加一句「電視才是我媽媽」。
閱讀更多
2022-02-17
郭美懿
人體的骨量在35歲開始走下坡路,40歲到59歲是人一生中骨骼疾病風險升高最快的時期,尤其50歲以後,平均有1/3的女性、1/5的男性就會發生一次骨折,其中最大的風險因子就是骨質疏鬆。
閱讀更多
2022-02-08
黃惠如
走路太平凡了,畢竟多數人都會走路,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創造多走路的機會。最新科學發現,只要前腳接著後腳一步步往前走,走六個月,就能將大腦裡的時鐘往回轉。
閱讀更多
2022-01-13
照護線上
我們的膝蓋很辛苦,每天要承受著自身的重量,帶著我們走來走去。所以,患有膝關節痛的人口比例超級高!許多人都曾感覺膝蓋痛、膝蓋不舒服,而疼痛本身最容易讓人「一點都不想動」,畢竟大家都很怕在運動之後,又讓膝蓋變得更痛,說不定膝關節還會退化更嚴重。
閱讀更多
3/ 11
第 3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