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郭美懿
許多人期盼春節一家團聚,但對某些人來說,返家過年卻得面對各種人際問題與人情壓力。經常幽默為民眾解答種種法律疑惑的蘇家宏律師,特別在過年前針對「婚後可以不回婆家過年」、以及「爸媽可以把小孩的紅包拿走嗎」兩個靈魂拷問,就法律提出見解。
閱讀更多
2025-01-22
彭冠宇
不善言辭似乎不是某個時代的特色,而是許多認真父親形象的集合,他們心裡愛,卻不知如何表達。但或許正因如此,讓部份兒女們產生一種「自己總是不夠好」的挫敗感,始終未能讓父母親感到榮耀、驕傲的一種未能言明的遺憾。
閱讀更多
2025-01-22
陳葦庭
旅行,是許多人放鬆調劑、為自己充電的方式,也有人將它當作是拓展視野的管道。但,無論是哪種目的,當時空、場域不同,人們的心境也會改變。看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宗大建設二代林子鈞和極品莊園咖啡總經理王連紅,如何各自將他們的旅遊經驗轉化成養分,昇華為生活和工作中的哲學。
閱讀更多
2025-01-21
奇普.康利
編按:全球首家中年智慧學校創辦人暨史丹佛大學長壽中心顧問,精華集結成為《中年的選擇》。要如何愈老愈快樂?該如何看待40歲、50歲、60歲各階段,物質、情感、心智、職業的轉變?重新想像未來的樣貌,事先準備,不只變老,而是變得更好。《中年的選擇》作者奇普.康利是無數年輕創業家、藝術家、政治人物與運動員的導師,《舊金山商業時報》譽為「灣區最有創新力的執行長」。曾在四十多歲時面臨健康亮起紅燈、事業低潮、伴侶分手、摯友離世,50歲後重新找回方向。他有感於中年人需要規畫新的人生方向,卻沒有足夠資源,在2018年創立全球第一家中年智慧學校,至今有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學員,年齡範圍從28歲到88歲,希望找到新目標。
閱讀更多
2025-01-17
郭美懿整理
農曆新年將至,在大掃除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為了哪些東西該丟、哪些舊物該留,而感到猶豫難決?心理師表示,在人生累進的過程中,我們常賦予物品意義、難以捨離。但在生活空間逐漸被物品佔據的同時,也會讓心理背負隱形壓力,因此需要適時「斷捨離」,釋放更大的空間讓心靈呼吸。
閱讀更多
2025-01-17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31
Q:我是美侖,今年42歲,丈夫45歲,結婚8年。我們算晚婚,我35歲才生下兒子,當時擔心流產而辭掉工作,之後老公開口閉口就說「你是全職主婦,怎麼什麼都沒做好?」每天都罵我笨、對孩子教育不好,非常瞧不起我。之前我還能忍受,但他最近變本加厲,甚至搞到兩家父母都牽扯進來,我母親覺得老公有問題,要我先把孩子帶回娘家住,至今已2週,不知今後的路要如何走? 孩子 出生前,我還在工作,雖然他以前就有點瞧不起我的薪水不多,但還不至於到侮辱我的程度,而我為了生產而辭去工作也是兩人一起決定的。但那之後他態度丕變,把我當次等人看待,每天謾罵不停,像是「妳蠢不可及」、「妳是我養的,好好想誰給妳飯吃」等等。日常中生活點滴都在否定我,我已習慣右耳聽左耳出,大部分都是我道歉了事,讓日子能運轉下去。他最容易發火的地方,是認為我總在別人面前讓他丟臉,像是跟公婆一起去拍全家福照,當天氣氛很好,他回家卻破口大罵我到天亮,因為他自認不戴眼鏡比較好看,所以拍照前我提醒他拿掉眼鏡,他卻說我故意讓他丟人現眼,在眾人面前拆穿他沒戴眼鏡比較好,完全不給他這個養家的老公一點面子!4個多月前,我們一起參加孩子的學校活動,事後老師要我們寫感想,但他很久沒提筆寫字,錯字連篇,我稍微輕聲提醒,他回家也罵我當眾不給他面子,其實應該沒人會注意到,或許我只是又給他一個大罵我的理由!那天之後,他打了一整張我沒做到的事項清單,列印出來給我,要我好好反省改過,並向他報告。像是要我平日得不斷表示感謝,最重要的一大項是他認定我對他敬意不足,但他工作能力強、公司交代的業務都超標完成,職位及薪資不斷提升,我不會瞧不起他,也沒故意讓他下不了台,反而他對我吹毛求疵。他的不滿清單裡,我能改善的頂多一兩項,如早點起來準備,讓他更從容出門上班等,其實現在也沒有來不及的問題,但他若要更早,我也能配合。可是其他如「敬意」大項裡的各小項,都不是有意或未必如此,再怎麼做也防不勝防!2週前,我們原本要帶孩子回南部婆家,他突然要我父母同去,但我爸媽早就計畫好去宜蘭泡湯旅遊,所以婉拒,他就大發雷霆。不但罵我蠢到連自己父母都無法說服,甚至打電話斥責我爸媽,我媽才知道他有情緒問題、說他不正常。的確他最近爆發頻率越來越高,以前或許一週2、3次,但現在幾乎每天,罵聲分貝越來越高,內容也越來越過分,好像我連活的資格都沒了,我才回娘家避難。但這不是躲幾天就能回家的感覺,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我是否該為孩子忍耐下去?是否有絕招讓他改悟?
閱讀更多
2025-01-15
陳燕珩
(今周刊1465)下午三點,正值來電尖峰時段,辦公室內二十四線電話此起彼落響起,接線員邊安撫電話那端激動的情緒,不忘緊盯螢幕,手指飛快鍵入資料。每個動作都講求精準與效率,畢竟,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役。
閱讀更多
2025-01-15
蘇家宏 律師
編按:遺產分配爭議時有所聞,若涉及沒有血緣之人,更可能引發糾紛!一位人妻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公公生前允諾要給照顧他30年的「阿姨」250萬元遺產,但大姑在公公過世前就把戶頭裡1700萬存款領光,如今阿姨生活出現困難,老公竟要原PO先墊付3萬元的生活費,讓人妻不滿「憑什麼要我付?!」這位人妻表示,公公生前由一位「阿姨」照顧30年,公公曾承諾「哪天他先走了,要給阿姨250萬生活」,而家人擔心阿姨一次花光250萬,因此協調改成每月支付阿姨3萬生活費。沒想到大姑竟在公公過世前就拿走他帳戶裡的存款與金飾,更在公公走後把阿姨趕出家門。如今公公已離世1年,大姑仍擺爛不願處理遺產分配,只拿出一份簡單的Excel表,上面寫著1700萬。而今阿姨生活出現困難,頻頻打電話催問家人何時可以拿到錢?原PO老公竟要她先墊付3萬元,讓原PO不滿直呼:「公公遺產沒到位,有什麼理由要我先支,我不支不可以嗎?」對此,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指出,兩代之間的感情糾葛錯綜複雜,老先生想照顧枕邊人的心意,或許子女並不認同,既然無法強要子女遵從,最好的方式就是事先透過法律「專業」的安排,貫徹自己的心願。
閱讀更多
2025-01-10
林靜君談心室
接受自己做不到讓父母快樂這個現實,不是你不好,而是你想負責也負不起。快樂不快樂那是當事人才能決定,就如,你沒有辦法替他們吃飯、睡覺。聽到他們怨嘆不用急著攬責任,而是將界線弄清楚,放棄承歡必有回應的期待,回到成人之間的互動,反而不為難彼此。
閱讀更多
2025-01-09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所長
過年這兩個字對於許多人來說,喚起的不是放假的喜悅,而是一場艱苦的心理戰。回家過年意味著面對親戚的靈魂拷問、父母的期待,以及家族成員間無休止的比較。這種「回家不是休息,是戰鬥」的感覺,讓不少人萌生了不回家過年的念頭。然而,選擇不回家,內心真的就能輕鬆自在嗎?其實,就算逃離了返家,壓力並不會因此消失。
閱讀更多
9/ 30
第 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