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郭美懿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常見失眠、牙齦出血、嘴破、乾眼症等毛病,這些身體小狀況雖然可尋求藥物改善,但其實更可能是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所致。與其狂吃止痛藥、擦藥膏、點藥水緩解,不如跟著營養師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3-11-21
NOW健康
更年期是男女人生過程必經階段,體內荷爾蒙分泌開始逐漸減少,同時也容易導致身心理引發其他不適,除了評估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必要性,也可透過適當補充正確的營養素以改善症狀。其中,微量元素「硒」與身體抗氧化力息息相關,適當補充足夠的硒能改善疲勞、延緩骨質流失、調節甲狀腺及提升代謝力等,有助緩解更年期不適。
閱讀更多
2023-11-15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郭美懿整理
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健檢也發現血壓和血脂肪偏高,但因為他平常沒什麼不舒服,也就沒有特別在意。只是陳先生的住處離學校有一段距離,平常來回往往要搭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他起床時發現右腿整個腫漲,顏色也略為泛紅,感覺緊繃疼痛,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他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血流,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才獲得緩解。
閱讀更多
2023-11-13
劉秀枝
某日,我參加的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課,走新北市南勢角山的「烘爐地步道」,二十位學員中,有八成是銀髮族。走在上坡步道旁邊的岩層上,二十八歲的老師替同學們複習這學期去過的景點及其所屬的地層,依沉積年代先後,從五指山層(貴子坑)、木山層(軍艦岩)、大寮層(和平島)、石底層(南勢角山)到南港層(南港山)。腳程慢的幾位同學跟上來了,老師對著他們再講一遍,大家也跟著再複誦一遍。正以為話題結束了,一位同學卻靠過來請老師再說一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原來她是拿著手機要錄音。之後,還有人一邊走,一邊背誦這五個地層。當三個小時的行程結束時,居然有不少同學還記得住這五個地層及其先後次序。
閱讀更多
2023-11-10
楊沁弦
網路上有個江湖傳言,吃減肥藥會產生「減肥抗體」,多次反覆節食減肥也會讓身體產生「減肥抗體」, 一旦產生「減肥抗體」後再想減肥就很難了,必須先排出抗體,據說喝醋能排抗體。
閱讀更多
2023-11-08
王君瑭
編按:新北市週三(9/20)發生虎頭蜂叮咬登山客事件,20人到瑞芳山區爬山,卻遭到上百隻「黃腳虎頭蜂」叮咬,共11人受傷,其中2名山友更在運送下山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經送醫不治。另外,就連參與救援的警消也在搬運途中遭到蜂群螫咬,幸而治療後沒有大礙。據《風傳媒》報導,這個登山團由平均60歲的熟齡族組成,原本計畫到八分寮步道踏青,未料上午11時左右在山區遇成群黃腳虎頭蜂攻擊。其中16名未受傷與輕傷山友先行下山,傷勢較嚴重的4人則因四肢麻痺而留在現場待援。救援隊到場後,以擔架將傷者運下山,其中胡姓、焦姓男子原本有意識,卻在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參與急救的台灣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說,病患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全身發黑,臉部膚色也像缺氧,顯得暗沉。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熱愛山林的「老謝」謝金河曾撰文指出,自己的好友廖啟仁跑山經驗豐富,卻在烏來登山時遭遇大群蜂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當時73歲的廖啟仁雖情況危急,但全賴「這習慣」逃過一劫,而且很快就出院,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遇到虎頭蜂又該怎麼辦?(原文刊載於2021/12/16,更新時間為2023/9/21)
閱讀更多
2023-11-03
NOW健康
現代人愛美、注重身材管理,許多業者看準商機,紛紛推出減重代餐產品,特別標榜「吃了就能瘦」或「以低熱量的代餐來取代一餐」。消費者該如何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做選擇?輔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王貝文表示,最大差別在於熱量、醣類、蛋白質的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補充蛋白粉雖可幫助肌肉增長,但吃過量恐影響肝、腎功能;乳糖不耐症患者攝取乳清蛋白粉可能會有腸胃不適問題。
閱讀更多
2023-10-27
楊沁弦
簡單地說,如果睡不好,身體就會感到生存狀態不好,就容易遇到減肥停滯期。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身體的炎症反應會加劇。前面也說過,炎症導致脂肪合成,慢性炎症會加劇胰島素拮抗。炎症也會造成身體壓力、焦慮等問題,促進皮質醇濃度升高。環環相扣。所以,睡眠問題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閱讀更多
2023-10-27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今晨於上海逝世。根據台灣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健保署指出,心臟病發作危險因子共有8項,例如三高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心臟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時就必須警覺並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3-10-20
癌症希望基金會
在台灣,每年約2,400人罹患膀胱癌,雖然不在十大癌症排名之列,卻造成1,000多人喪命,是國人的健康殺手之一。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痛血尿,沒有吃紅色火龍果卻解出像西瓜汁的粉紅尿,可能是膀胱發出的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