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成田奈緒子
小武是個獨生子,父親是研究員,母親則是醫療專業人員。他從兩歲開始上幼兒體操教室,三歲開始進行幼兒學習和彈鋼琴,接著又去上英語會話班,他每一項都做得很開心,連老師都稱讚他「有才華」。由於他本人並不排斥,父母也對他寄予厚望,所以父母也馬不停蹄地每週接送他去上六堂才藝課。
閱讀更多
2024-04-12
成田奈緒子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繭居在家或長期的家暴問題,最後束手無策才來諮詢,其中有很多人隱約知道「自己的育兒方法可能不適合孩子」,卻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
閱讀更多
2024-04-10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日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因兒子陷入召妓風波,一度打算辭官負責,面對媒體追問,向來給人鐵漢印象的他也忍不住哽咽。邱國正說,孩子點的火一定要承受,火燒是痛的,但自己不會幫兒子救火,而家人會做兒子的心靈支柱,「畢竟他是我的孩子,這我們要承擔。」孩子永遠是爸媽心頭上的一塊肉,然而當孩子成年後,他人生路上的包袱與過錯,為人父母是否也該概括承受?
閱讀更多
2024-04-09
優照護
一般人大都知道「看護」,卻未必聽過「照服員」,其實照服員就是「照顧服務員」的簡稱,是經過90小時專業訓練,並取得結業證書的專業照顧人員。當親愛家人需要居家照護時,究竟該找「看護」還是「照服員」呢?兩者差異在哪裡?且看專家從照顧費用、照顧品質、服務溝通、申請限制等4大關鍵做比較,尋求給家人最好的呵護。
閱讀更多
2024-03-13
邱瀟君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2500美元(編按約新台幣8萬元),飛離松山機場。美國,成為她的第2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200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36棟建築,100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2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3-08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2024-03-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雖然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拒絕過分的要求,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跟自己。拉出一些空間,我們才有呼吸的可能。
閱讀更多
2024-03-01
林維信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對孩子說:「我對你不抱期待。」可以減少孩子的壓力,但其實這種寬容,卻容易讓孩子感受不到你站在他這邊。因為「不要變壞」並沒有給出你的想像、沒有給出你希望他可以活出什麼美好的樣子,卻有可能隱隱傳遞出「你不要給我添麻煩」的失望。
閱讀更多
2024-03-01
林維信
「我爸會假裝上班,開車出門。」天勇說。「實際上,他在外面有女人。我知道他沒怎麼在工作,家裡的錢都是媽媽出的。他偶爾拿錢出來,也是奶奶給他的。」「你怎麼知道這些?」我有點訝異。「媽媽講的啊,媽媽還帶我去跟監過,就看到他身旁有另一個阿姨。」天勇說這些話的語氣,好像在講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媽媽跟我講之前,我就有猜到了。」「他們很常吵架啊。媽媽也沒多好,她自己也有男人。他們叫我們去睡覺,關起門來吵架,以為我跟妹妹都不知道。爸爸就在房裡問她是不是有男人,連奶奶私下也有問我,說媽媽有時晚上會出門,是不是真的去打工。「我覺得很無聊。都這樣了,幹麼不離婚?我那爸爸還想教訓我,禁止我晚上出去玩,啊他自己咧?明明沒賺錢,還想擺出自己很行的樣子,想對我說教。」天勇面露不屑地說。
閱讀更多
2024-02-15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每一個人都需要跟其他人產生連結,這是生而為人的需求之一,如果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許時常可以感受到人與人的互動跟連結;但住得遠的,在與家人通電話時,是否也曾有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麼的經驗?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