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事故

顯示第 121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64

淺眠睡不好、很容易沒精神?醫師:注意8症狀,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tCol 2019-12-06

林芷揚

淺眠睡不好、很容易沒精神?醫師:注意8症狀,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台灣十大死因包含癌症與各種慢性疾病,其中大部分都與「睡眠」息息相關!至於為什麼睡不好,可能的原因中經常被忽略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睡覺會打鼾,就要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骨質疏鬆症,是中年以後人生殺手;營養師公開「存骨本」6招,延緩骨質流失保命

tCol 2019-11-15

清福養老院

骨質疏鬆症,是中年以後人生殺手;營養師公開「存骨本」6招,延緩骨質流失保命

骨質疏鬆症是高齡社會常遇到的疾病,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 研究發現,50歲開始是疾病的好發期,台灣50歲以上人口中,擁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女性為15.5%,男性則為8.6%,女性好發率大於男性兩倍。

閱讀更多

他花30秒就把病人救回,一周後仍因肝功能不佳往生!醫嘆:我好像欠了這個病人一條人命

tCol 2019-11-13

主動脈

他花30秒就把病人救回,一周後仍因肝功能不佳往生!醫嘆:我好像欠了這個病人一條人命

麻醉醫師在每一次次的病安 事故 裡,卻必須獨自活下來,在往後餘生的時間裡,日夜接受良心的苛責,直到有一天自己也面臨了死亡,我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閱讀更多

乳癌禍首!研究證實這1飲食易引發癌症,盡量要少碰

tCol 2019-10-31

華人健康網

乳癌禍首!研究證實這1飲食易引發癌症,盡量要少碰

乳癌是女性健康隱形殺手,最新研究發現,喝酒會增加乳癌風險,但是,葉酸可降低乳癌風險。專家指出,大部分的乳癌危險因子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飲酒會使體內女性荷爾蒙濃度提高而增加得乳癌的危險。建議最好「滴酒不沾」,且應多攝取葉酸,以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閱讀更多

她51歲喪夫、孩子離家!面臨空巢期,靠這招玩出樂活第二人生

tCol 2019-07-16

廖慧淑

她51歲喪夫、孩子離家!面臨空巢期,靠這招玩出樂活第二人生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身體會出現不適症狀,這時通常也是面臨空巢期的階段。再加上如果是單親家庭,單親媽媽大多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當孩子跟雛鳥一樣出外求學、工作或成家立業,家就像雛鳥離去的鳥巢一樣,只剩一個人孤伶伶,彷彿是「空巢」。

閱讀更多

你也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不準備,明天變老窮!

tCol 2019-07-09

愛長照

你也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不準備,明天變老窮!

對華人來說,「下流」與「無恥」是同義字,但是對日本人來說,「下流」其實是指「中低收入戶」,與「上流社會」相對的底層階級,「下流老人」指得就是「又窮又孤單的老人」。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高居第一!肺癌、肝癌、大腸癌死亡率最高

tCol 2019-06-21

林芷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高居第一!肺癌、肝癌、大腸癌死亡率最高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位,其次為心臟疾病與肺炎。癌症當中,十大癌症死亡率以肺癌居首,肝癌、大腸癌次之。值得注意的是,癌症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占85%。

閱讀更多

3至親接連離世、自己沒了嗅覺 吳念真:學會和遺憾共處,失去後總能收穫智慧

tCol 2019-06-13

郭依瑄

3至親接連離世、自己沒了嗅覺 吳念真:學會和遺憾共處,失去後總能收穫智慧

原來,吳念真的生活跟平常人沒甚麼不一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改劇本、拍廣告、公益演講,桌上一疊疊的書像堆小山,「每天我都在『爭取』獨處的時間!」眼前這位已經66歲的歐吉桑笑著說,他最近才學會了拒絕,慢慢把時間還給自己。

閱讀更多

罹癌後我想說:因為醫療保險規畫,救了我們全家人

tCol 2019-05-31

吳鴻麟

罹癌後我想說:因為醫療保險規畫,救了我們全家人

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雖然算是好事一樁,但增加的壽命卻大多是在看病、求診或住院中度過,從前述衛福部公布的各項醫療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慢性疾病或家族遺傳性疾病,將是高齡者醫療就診及住院頻率最高,且將來醫療負擔最多的項目。

閱讀更多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tCol 2019-04-08

鄭閔聲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