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NOW健康
手機、平版、電腦等螢幕釋放出藍光,擔心傷及視網膜與黃斑部,許多人下載藍光軟體,但真有用嗎?新竹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這絕對不夠的」,除了使用手機保護貼,建議配戴具有防藍光鍍膜的鏡片,避免藍光直射眼球。
閱讀更多
2022-05-13
林靜君談心室
最近Covid-19疫情嚴峻,確診 人數 單日數以萬計,守了兩年多的防疫生活,從病毒不知在何處的戒備提防,到現在的兵臨城下的急迫感,病毒好似一面鏡子,在這過程中,有人患難見真情,也有人被撕裂了感情。
閱讀更多
2022-05-11
郭美懿
疫情嚴峻,今(5/11)本土確診 人數 來到57188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明天(5/12)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後不用再經過PCR,就視同確診。
閱讀更多
2022-05-11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隨著確診 人數 飆高,許多人也感受到病毒一步步接近自己。由於目前9成確診者皆為輕症,只須在家休養,但遇到身體不適,身為同住者,究竟該怎麼照顧家中的確診者呢?
閱讀更多
2022-05-03
聯合報 / 記者沈能元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達10.6萬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單日確診 人數 恐上看20萬人。大家擔心染疫,有人出現輕微症狀,紛紛尋求「台灣清冠一號」作為預防。但專家建議,台灣清冠一號已供不應求,建議民眾若想預防染疫,可請中醫師評估,依個人狀況開立傳統水煎劑,不需與確診者爭用清冠一號。
閱讀更多
2022-05-01
數位內容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111 年 4 月 20 日建議,推動 6-11 歲兒童族群接種 Mode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劑數為 2 劑,間隔 12 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 COVID-19 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BNT 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能夠使用於此年齡層孩童,劑量為成人的三分之一。臺灣兒科醫學會支持指揮中心「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建議。
閱讀更多
2022-05-01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
編按: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對外開放、在東南亞地區取消旅行限制,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疫情流行前的日常。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一勞動節的談話指出,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各國央行緊縮政策,新加坡必須為更多的經濟挑戰做好準備,他也警告,明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李顯龍說因為俄烏戰爭,為新加坡年初原本抱持謹慎樂觀的新冠疫情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新加坡人已經感受到戰爭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新加坡每年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遭受80億新幣(約454億港元)的打擊。」(原文刊登於2022/4/26,更新時間為2022/5/1)
閱讀更多
2022-04-30
HEHO健康網
隨著確診 人數 飆升,為了讓國內社會保持正常運作,指揮中心宣布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天數從原本10天,調整為 3+4 天,到底「3+4」是什麼意思呢?在執行面又可能遇到哪些問題?針對常見的問題作出整理。
閱讀更多
2022-04-29
HEHO健康網
確診 人數 飆破新高,不時就會聽聞身邊認識的人確診,可能是隔壁鄰居、還是某同事確診,面對到身邊出現確診者時,卻沒有被匡列到,這時能怎麼自主應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前記者會時表示:「現在染疫 人數 多通知上略有延誤,請民眾自主應變,待在自己想要隔離的地方,盡量一人一室靜候通知。如果同住家人尚未被匡列,請保持不要有太多活動。」
閱讀更多
2022-04-28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 人數 突破萬人大關,民眾排隊爭搶購買家用快篩試劑,各地醫院急診也被塞爆,究竟我們在後疫情時代,將邁向流感化的今天,民眾應該如何自保?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鍾曜任從外出、居家、個人保健、出現症狀等方面提出防疫指引,呼籲民眾別心慌,一起努力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