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NOW健康
白內障在眼科是相當常見的老化疾病,位於眼睛瞳孔部位後方的水晶體有如相機鏡頭,隨著使用時間愈久,開始混濁變黃,視力品質也隨之下降。現今白內障手術不斷進步,加上各式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問世,讓近視、老花、散光等所有屈光問題能1次獲得改善,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挽救視力危機應趁早,別等到白內障過熟才做手術,風險相對提高。
閱讀更多
2024-07-05
老黑(田臨斌)
18年前,我45歲離開職場時還沒有FIRE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這個名詞,過去幾年逐漸發展成全球上班族熱門話題,在台灣相關討論幾乎全集中在投資理財,這和FIRE內容有 偏差 ,因為雖然理財是必要條件,卻遠談不上是全部條件。
閱讀更多
2024-03-12
莊宜芳醫師
沒有失智的老老年長者之中,有高達40%在他們的大腦中發現阿茲海默病理變化,也就是類澱粉蛋白沈積。換言之,似乎這群超高齡長者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有「抵抗力」 (resistance,或是復原力resilience),即使腦中有了病變,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而不失智。
閱讀更多
2024-01-08
丁特Dinter(薛弘偉)
作者曾是台灣英雄聯盟世界冠軍隊伍台北暗殺星〈TPA 〉的戰隊選手,退役後成功轉型為90幾萬訂閱數的Youtuber及頂尖實況主,從為戰隊在虛擬遊戲戰場拚命的選手到現實生活買下一支職業電競戰隊。在他身上,驗證了人生不過就是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努力思考和突破,才能一直贏!
閱讀更多
2023-11-24
金雅拉
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會不斷地產生擔憂,即使沒有讓自己不安或恐懼的特定對象,腦海中也會接二連三地浮現憂慮的想法,導致身心都處於緊張狀態。其實,這種擔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亦即每個人都會為緊繃和不快的狀況感到擔心與焦慮。然而,誇大性的思維模式,就是焦慮最典型的症狀。首先,我們要探討的焦慮思維就是「過分高估」。
閱讀更多
2023-11-05
吳淡如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閱讀更多
2023-11-03
楊沁弦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閱讀更多
2023-05-04
高愛倫
有兒顧老固然好,膝下猶虛也別惱,只要牽手過五十,能在下半場人生維持續航力,不但可以智慧經營婚姻關係中的彼此,還能「不換伴的進入第二春」,即使少了兒女承歡,照樣能自詡老爺夫人滿門吉祥。
閱讀更多
2023-04-18
諮商心理師 郭彥余
「你這個不知長進的不肖子,枉費我們這麼疼你,整天遊手好閒,老是跟這些狐群狗黨混在一起,真是沒救了你……」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