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田知學/振興醫院急診室醫師
「在我愛你、你愛我的前提之下,還有什麼可以去破壞這樣的美好?」- 這是父親教導我的愛!他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引導我去珍惜我們之間的美好關係!
閱讀更多
2020-04-14
林芷揚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4-08
宋炎本
保障險務必在生活費之後便優先買足,因為萬一真的下一秒就出事,你才會有大錢應急。有人會問,連緊急預備金都還沒存,就要買保障險?萬一臨時要額外用點錢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借!」
閱讀更多
2020-03-30
喵個不停
年少的時候, 總覺得要離家遠遠的才好, 等真的到了異鄉才明白: 離得越遠,心中就越是牽掛。人在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後來才懂得:人生其實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閱讀更多
2020-03-27
我們都有病, 謝采倪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癌末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閱讀更多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0-03-11
腦內探險隊
人如果想理解現在的自己,首先必須仔細回顧過去。透過這番過程,檢視過去對現在的自己造成哪些影響,然後再將焦點轉回現在。如果只是執著於無法改變的過去,那麼現實中的自己,就無法好好選擇一條讓自己更好的路。
閱讀更多
2020-03-02
老楊的貓頭鷹
我瞬間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不是手裡的武器有多先進,不是銀行帳戶裡的餘額有多可觀,不是腦子裡的人生哲理有多深厚,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有多強。這種人厲害的不是引擎,而是剎車;拚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