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喬治‧山繆‧克拉森
你們大家都知道,依照巴比倫的傳統,富家子弟總與父母同住,以便將來繼承家產。阿卡德卻不認同這套傳統。因此,到了諾馬希爾足以繼承家產的年紀時,阿卡德便把他喚來跟前諄諄教誨:
閱讀更多
2020-04-24
小虎文
臺灣女性常常會在年輕時不斷的給,當她年紀大後,也會轉過來壓迫其他的女性晚輩,「富媽媽」十方說起她的社會觀察,原由是她之前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導致女性在貧窮上的複製。「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感恩,但我們也要主動性決定,我的人生要怎麼過。」
閱讀更多
2020-04-21
沈宜璇
編按:沈宜璇原為舞蹈老師,2009年發現罹患乳癌,其後擴散至淋巴、甲狀腺、肝、胃、肺、骨頭等部位;2017年又發生一場大車禍,導致幾乎全身癱瘓。如今,沈宜璇的身體狀況已有所好轉,她將自己與乳癌共處的經驗、調整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觀察體悟紀錄下來,集結成書。以下為摘自書中的筆記與日記:
閱讀更多
2020-04-20
田知學/振興醫院急診室醫師
「在我愛你、你愛我的前提之下,還有什麼可以去破壞這樣的美好?」- 這是父親教導我的愛!他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引導我去珍惜我們之間的美好關係!
閱讀更多
2020-04-14
林芷揚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4-08
宋炎本
保障險務必在生活費之後便優先買足,因為萬一真的下一秒就出事,你才會有大錢應急。有人會問,連緊急預備金都還沒存,就要買保障險?萬一臨時要額外用點錢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借!」
閱讀更多
2020-03-30
喵個不停
年少的時候, 總覺得要離家遠遠的才好, 等真的到了異鄉才明白: 離得越遠,心中就越是牽掛。人在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後來才懂得:人生其實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閱讀更多
2020-03-27
我們都有病, 謝采倪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癌末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閱讀更多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0-03-11
腦內探險隊
人如果想理解現在的自己,首先必須仔細回顧過去。透過這番過程,檢視過去對現在的自己造成哪些影響,然後再將焦點轉回現在。如果只是執著於無法改變的過去,那麼現實中的自己,就無法好好選擇一條讓自己更好的路。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