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割捨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1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吳若權:生命的「5階段」教導我把握當下、愛要及時

tCol 2020-05-08

吳若權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吳若權:生命的「5階段」教導我把握當下、愛要及時

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不只是飲食作息、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還包括讓自己的身心靈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用愛與寬恕對待世界,以勇氣面對挑戰。

閱讀更多

人一生最接近你的只有60個朋友...中年後,沒有交集的人果斷刪除!不要留下一堆爛蟲吃掉你快樂的根本

tCol 2020-03-25

雪兒Cher

人一生最接近你的只有60個朋友...中年後,沒有交集的人果斷刪除!不要留下一堆爛蟲吃掉你快樂的根本

有文指出,一個人有60個朋友之說,也就是終期一生能最接近你的也只有將近這60人。

閱讀更多

連勝武驚傳外遇》小三小四根本不算什麼!女人別再自我檢討,要當自己人生主角

tCol 2020-02-28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四

連勝武驚傳外遇》小三小四根本不算什麼!女人別再自我檢討,要當自己人生主角

20210126編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二公子連勝武,被媒體拍到疑似婚外情一起過夜,妻子路永佳聽聞消息、態度非常冷靜,只說要「兩人一起面對」......。*********外遇問題,一直都是婚姻中最難解的問題,兩性專家劉黎兒曾在專欄提到,女人要把力氣用來想怎樣對自己最好,也不要忘記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繼續為孩子或丈夫犧牲奉獻了,小三、小四,根本不算什麼!

閱讀更多

獨生子娶老婆難?50歲後自己要快樂,但不要太自私,你的一言一語,都影響子女未來的幸福

tCol 2020-02-10

許瑞云

獨生子娶老婆難?50歲後自己要快樂,但不要太自私,你的一言一語,都影響子女未來的幸福

很多與原生家庭處不好的人,成年後選擇另一半時,往往特別容易受原生家庭凝聚力很強的對象吸引,希望自己也有機會享受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和歡樂氣氛。但有時候這樣的想像可能過於天真,如果認為對方的家庭關係緊密,就一定適合自己,反而容易在婚後遇到很大的問題。

閱讀更多

痛苦卻放不下?那就先提著吧!海苔熊:不是喊「放下」就能掙脫束縛,能做的就是等待

tCol 2020-01-17

小虎文

痛苦卻放不下?那就先提著吧!海苔熊:不是喊「放下」就能掙脫束縛,能做的就是等待

雖然自我覺察是很麻煩的事,可是結婚後若要幸福,可以每天提醒自己要做老公的「太太」,而不是只是做個『媽媽』。或是用「但不一定」的思考,來轉化長期以來爸媽對自己的影響。例如,像是我媽媽沒遇到好男人,但『不一定』我就遇得到好男人;父母的婚姻破碎,「但不一定」我就是幸福美滿!

閱讀更多

世俗標準,絕非一體適用的準則:人生最怕努力到最後,卻發現並不是內心想要的

tCol 2019-10-25

李少彤

世俗標準,絕非一體適用的準則:人生最怕努力到最後,卻發現並不是內心想要的

編按:不管為靈魂盡心,還是為慾望盡力,至少要忠於自己,做自己。人生最怕努力到最後,卻發現並不是內心想要的。所以,一抹生命不一定只能有一項追求,所有的選擇都無關對錯。謹記:世俗標準,絕非一體適用的準則!

閱讀更多

活到100歲,看起來卻只有50歲?別懷疑,真的會發生,西藏名醫:從現在開始做「這件事」

tCol 2019-10-05

洛桑加參醫師

活到100歲,看起來卻只有50歲?別懷疑,真的會發生,西藏名醫:從現在開始做「這件事」

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活到五十歲,看上去卻像是一百歲這麼老,表示他身體裡自由基佔上風。第二種是活到一百歲,看起來卻只有四、五十歲,這表示他身體裡的Sirtuin確實有發揮作用。若要我選,我要當第二種人。

閱讀更多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給丟東西如果有罪惡感的你,現在不願斷捨離,第三人生更加囤積

tCol 2019-09-11

蜜雪兒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給丟東西如果有罪惡感的你,現在不願斷捨離,第三人生更加囤積

腦中浮現「我也想讓家中雜物減量,讓生活更清爽」這個念頭時,後頭往往伴隨著「但是」。

閱讀更多

病患救成植物人,離世後家屬磕頭謝謝 黃勝堅:我放該放的手,心底為何無盡哀傷?

tCol 2019-08-12

黃勝堅

病患救成植物人,離世後家屬磕頭謝謝 黃勝堅:我放該放的手,心底為何無盡哀傷?

這個病人,四十四歲,體格很好,腦外傷住院。這個病人,我們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了,可是根據經驗法則判斷,以他的腦傷狀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他將會變成植物人,因為他兩邊的額葉都壞掉了。

閱讀更多

人到中年才懂的事:生命的意義,只需要從自己的身上尋找

tCol 2019-06-10

吳若權

人到中年才懂的事:生命的意義,只需要從自己的身上尋找

除了群覽風景名勝,還有另一種內在的巡迴之旅,是我一直活到四十歲後才學會的。雖然說是內在的巡迴之旅,但需要更積極、也更具體的行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