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NOW健康
卵巢癌 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症狀表現不具專一性,常因其症狀腹脹、腹痛、食慾不佳、甚至身體消瘦,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而忽略,往往發現異常時多偏向晚期,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也是婦科癌症中相對棘手難治的癌症。不過,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較好亦可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4-06-17
郭美懿整理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閱讀更多
2024-04-02
照護線上
卵巢癌 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第三、第四期。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魏凌鴻醫師說, 卵巢癌 可能出現腹部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常有患者是到腸胃科就醫,才發現 卵巢癌 。
閱讀更多
2024-03-18
楊雅馨
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大多要透過生物標記檢測尋找基因突變,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能協助癌症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過去必須自費且所費不貲,衛福部日前定案,最快5月起將19種癌別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每年有超過3萬名癌友受惠。
閱讀更多
2024-03-13
郭美懿
「 卵巢癌 」死亡率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9.9%,也是十大癌症之最。由於 卵巢癌 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堪稱三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49歲的 卵巢癌 患者家芸化病苦為力量,認真蒐集資料,寫成一篇「健檢提升 卵巢癌 期發現」報告,寄發至全台一千多家大型公司,呼籲企業在女性員工的健檢中加入陰道或骨盆腔超音波、抽血檢驗CA-125,為更多女性爭取即早發現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2-17
癌症希望基金會
女性十大癌症中,子宮內膜癌、 卵巢癌 及子宮頸癌就占了3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過去我國最常見的婦女癌症是子宮頸癌,現在則是子宮內膜癌,其次為 卵巢癌 。晚期婦癌的治療除了手術,須加上化療或放射治療才能降低復發的風險。幸運的是,除了化療和放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時代的今天,尚有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除了提高治療的效果,也更進一步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提高生存的機會與時間。
閱讀更多
2024-01-26
NOW健康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出爐,肺癌首度位居10大癌症排行之首,110年新增1萬6880名癌友,擠下連續15年排名第1的大腸癌,成為危害國人健康最嚴人重的癌症,大腸癌退居第2,新增1萬6238人。至於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則第1次擠進第10名,新增3190人。
閱讀更多
2023-12-30
林依榕整理
年輕罹癌的人為何變多了?許多醫療證據顯示,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肥胖、熬夜都會增加罹癌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透露7大隱憂,並呼籲有些習慣一定要改「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愈來愈多了!」
閱讀更多
2023-08-18
鄭明輝
乳癌近幾年一路攀升成為世界癌症之冠,在台灣更是女性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飆長的速度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和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病都有複雜的交互關係。過去多數人認為乳房比較豐滿、肥胖的女性才會罹患乳癌,或是認為有家族病史、遺傳基因才是乳癌的高風險群,然而根據臨床研究統計:90%以上的乳癌患者並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身材纖瘦、年紀輕的乳癌患者也不在少數,傳統的刻板印象已被推翻。
閱讀更多
2023-07-20
NOW健康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 卵巢癌 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 卵巢癌 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 卵巢癌 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 卵巢癌 ;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 卵巢癌 。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 卵巢癌 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 卵巢癌 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 卵巢癌 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 卵巢癌 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 卵巢癌 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閱讀更多
2/ 12
第 2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