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彭蕙珍
「這是一個很重要、卻被遺忘的故事。」原本在大學教書的李靖惠,為了拍攝《愛子歸來》紀錄片,決定留職停薪,這2年則是離職,專注做好這件事,她強調:「人的時間很有限,我無法兼顧。」2013年認識紀錄片主角—楊媽媽時,她已經80多歲,李靖惠感受到來自時間的壓力,「長輩題材要和時間賽跑,如果再晚半年我就拍不到了。」花費10年才完成的《愛子歸來》,講的是一群90年代華人移民紐約,因誤入歧途被關在監獄。失去和家人聯繫的他們,遇到來自台灣的楊媽媽,雙方書信往返20年的故事。去年在美國各大影展播映、造成轟動,得到許多大獎肯定。她強調:「我想要還原移民者最單純的夢想,他們懷著美國夢,卻夢碎的境遇。」為了這個故事,10年來她投入億元,她自嘲道:「這些花費在紐約都可以買一間豪宅了。」
閱讀更多
2023-01-25
彭蕙珍
「我這輩子從來沒想到會來做民宿。」澎湖23.5蔚藍民宿女主人莊麗珠為了替先生陳瑞興圓民宿夢,放棄優沃的公務員薪水、想當大學教授的夢想。然而,在40歲那年她罹患了癌症,忽然覺醒,「我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在幹嘛?我究竟想要做什麼事?」「民宿不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想找一件可以做一輩子的事,而且可以做到天荒地老。」從小學中國笛、參加國樂社,學過指揮、作曲的她,最後選擇了畫畫。她確實有天賦,第一次參加台陽美術獎就入選,4度入選玉山美展,得過無數全國及地方美展肯定,舉辦過個展。疫情這幾年,民宿生意不好,她順勢要求先生:「過去20年我的青春歲月都給你了,未來10年能否讓我成就自己。」先生全力支持她的決定。
閱讀更多
2022-01-12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大家可能都常常在line群組上,看到朋友傳來很多人生金句,每則都寫得精妙無比,看完後也認為該這麼做,但馬上又發現要做到太難了,旋即放棄、旋即沮喪。最近有人就分享了退休後該做到「4不」:不悲觀、不忍耐、不認真、不逞強。乍看很有道理,仔細一想,自己其實做不到前兩個「不」。
閱讀更多
2021-08-25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防疫宅在家期間,免不了來追個劇。有些劇真的很好看,但多半和我的人生經驗沒有交集,例如迫降在北韓的美女企業家,或是在西洋棋賽中通殺四方的天才美少女。其中唯一讓我非常有共鳴的,則是韓劇《如蝶翩翩》。這是一部歌頌老年人勇於圓夢的典型戲劇,對正處於「第三人生」階段的我來說,當然格外有感觸。我和劇中老翁沈德出(朴仁煥飾)一樣,都去努力圓年少時未竟的夢。
閱讀更多
2021-06-2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曾說過,在第三人生有越多「第一次」的經驗,生活就越精彩。在新冠疫情延燒前,我第一次包場看電影,邀請我的台大同學、 台藝大 同學、家人,以及兩對夫婦朋友,看的是《聽見歌再唱》。包場的起心動念有二。一是我想嘗試用「包場看電影」來取代大學同學會都是「請客吃飯」的傳統形式;二是該片是改編自「原聲合唱團」的真實故事,而他們幕後的兩大推手都是我的好朋友,當然該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這部電影。
閱讀更多
2021-04-2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在疫情嚴重影響大家出國旅行後,我赫然領悟到「交新朋友」和「旅行」對人生都能帶來同樣全新的體驗,而且完全不受到金錢、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發生,甚至「旅行」總會成為「過去完成式」,但「交新朋友」卻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
閱讀更多
2021-02-1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1月14日晚上,老師要帶著全班同學去板橋榮家,為這些老榮民演舞台劇。因為我所有該修的學分在這場表演後,即可全部完成,所以當晚就是我在 台藝大 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的最後一堂課。
閱讀更多
2021-02-05
施昇輝
第三人生,不是用來每天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也不是用來重複過著相同的生活。這時,我們一定要繼續前進,開始做一些以前想做卻沒做,或是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此時累積的「第一次」愈多,第三人生就愈精彩。
閱讀更多
2020-12-14
彭蕙珍
藝人周丹薇55歲踏入玻璃的世界,60歲赴義大利學習吹製琉璃,今年9月開了第一次琉璃個展。曾經是台灣第一名模的她,忍受著高溫、不停轉動手中重達幾公斤的鐵桿,只為做出心中最完美的作品。而在去年,她還考上 台藝大 戲劇所當起學生。對她來說,年齡不是尋夢的阻礙,而是動力!
閱讀更多
2020-11-25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第三人生的課題,常常都是繞在金錢、健康和生活3個面向,但三者絕無優先順序,而是環環相扣。沒有錢,當然焦慮,一定影響健康,讓生活很難安心;沒有健康,一定影響生活,而龐大的醫療費也會讓錢越來越少;如果生活了無樂趣,有再多的錢、再健康的身體,也只是行屍走肉。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