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悲觀」當然是該追求的境界,就像另一句話:「開心過一天,不開心也是過一天,那就開心來過吧!」我也同意,但有些情形卻很難做到。
進入第三人生,如果父母仍健在,當然是幸福的事,但他們的身體只會越來越差,要面對父母必然走向人生終站,豈是「不悲觀」3個字能化解的?
自己的病痛或許還有樂觀看待的可能,畢竟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善,但我們卻對父母的病痛無能為力。我反而認為聖嚴法師曾說的「面對它、處理它、接受它、放下它」比較容易做到。
不強求「不悲觀」,反而不會悲觀
皮克斯經典動畫《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提到,Joy(喜悅)不該是被歌頌的主角,各種情緒其實都該被同等看待。不要強求「不悲觀」,或許反而不會悲觀了。
「不忍耐」就是心靈雞湯文章裡,最愛鼓勵大家的「做自己」。在職場上,很多時候確實都是為了成全大局放棄自我。退休後,大家當然希望找回自我,喜歡就做,不喜歡就不做,但現實真能讓你隨心所欲嗎?
與朋友交往,我認為真的可以「不忍耐」,如果道不同,就勇敢不相為謀吧!很多老友在政治、宗教上立場南轅北轍,又何須繼續忍耐,勉強為伍呢?就直接斷捨離吧!
不過,有些朋友縱然政治觀與你對立,但你若很珍惜這份多年友誼,忍耐一下又何妨?要不要「忍耐」,其實看你是否在乎。在乎,就忍;不在乎,就不要忍。
「朋友」比較可以做到不忍耐,「家人」能嗎?至少我做不到。我情願為了維繫家人感情做出讓步,現在大家動不動就愛說自己被「情緒勒索」,但家人關係是宿命,豈能因為不想忍耐而輕言割捨?
過程中有收穫,何須認真追結果
我以前也認為即使進入第三人生,對很多事還是要認真以對,但隨著年齡增長,甚至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生命無常,我已經不再強求任何目標都該努力達成,只要在過程中,讓你有收穫,又何必太過認真去追求結果?
以我還在念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為例,求學過程非常開心,但要不要寫論文來拿畢業證書,我現在沒那麼認真了,若能找到有意義、可以開心去寫的題目就寫,不然就停在「在學」階段,也算圓了我年少夢想。
我太太近幾年很認真在學日文,但因為疫情關係停課很久,我也勸她就隨緣吧!即使不能繼續學下去,至少有交到幾個可以開心結伴吃飯出遊的閨密,也值得了!
這「4不」最該做到的是「不逞強」,但絕不是「不勉強」。後者是根本不想去做,而前者是願意去做,但不一定要一直做下去。
很多人進入第三人生後,不想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也就是不願意「走出舒適圈」,一旦不想跨出這一步,就不會再有任何新的可能發生,日子只會越過越無趣。
願意跨出去,就能出現新風景
只要你願意跨出去,就可能出現生命中新的風景,有做過嘗試,但最終如果還是覺得不自在,那就放棄,這才是我說的「不逞強」。
對於自己的體能狀況,更是絕對不能逞強。重訓該做,但不要強求自己回到青春的肉體。健行、爬山都該去,但不要強求一馬當先,要接受自己逐漸年老的事實,不妄想和年輕時一樣靈活矯健,就不會刻意逞強。
不要再把各式人生金句,當做應該追求的目標。衡量自己的狀況,也不排斥去嘗試看看,但真的做不到,亦無須沮喪,這才能擁有一個逍遙自在的第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