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陳燕珩、數位內容部採訪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雖然逐漸下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隨著國內外旅遊興盛,將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只是,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快篩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閱讀更多
2024-03-20
郭美懿
近期天氣劇烈變化,因感冒至醫院看診人數也明顯增加,明明都已經看醫生、也按時服藥,為什麼感冒一直好不了?難道是身體出了什麼狀況嗎?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吳芝穎表示,一般人感冒病程3至10天屬正常範圍,無需過度擔心,但年長者、孩童或慢性病人若是感冒期間症狀惡化,建議立即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及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2-27
楊雅馨
別以為咳嗽、有痰只是感冒,小心,它可能是肺炎!肺炎位居二○二二年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肺炎可以預防嗎?誰又是高危險群?看看胸腔內科專家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4-02-26
林依榕整理
春節過後許多人都感冒了,尤其這波感冒讓人咳嗽咳不停,甚至咳到晚上睡不著,不過輔大醫院醫師胡皓淳表示,咳嗽除了流感、感冒之外,也要留意其他潛藏在背後的健康問題,久咳不癒一定要盡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2-07
郭美懿整理
健保署統計,過年期間急診常見就醫原因包括:急性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各式外傷以及慢性病控制不佳導致急性發作等,由於春節期間部分醫院門診休診,導致急診人次及候診時間相對平日多出2~3倍以上。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章志榮便提醒,歡度年節喜慶時光時也務必要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適度的運動,避免長時間熬夜和過度疲勞,以確保身體和精神的健康。
閱讀更多
2024-01-29
丁菱娟
很多人在疫情解封後報復性出國,密集的安排行程,有些是歐美長線的連續走訪,有的是與日韓東南亞等地的短線旅行相互交錯。這樣的行程規劃中,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行李箱停在家門口沒來得及整理,就要再度啟程。尤其是涉及跨時區,面對時差的挑戰,儘管心靈或許仍充滿激情,但身體已經開始吃不消。
閱讀更多
2024-01-15
林暐鈞整理
全球新冠疫情捲土來,國內重症病例上周比前一周增加26%,死亡人數也在上升,1月下旬恐怕每天出現近2萬新病例,農曆春節前將達這波疫情高峰,衛福部疾管署提醒大家趕快打XBB疫苗。這兩周因國內大選及新年尾牙活動頻繁,人群聚集移動頻率大增,病毒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預期春節前可能達到疫情高峰,呼籲尚未接種「新版」新冠XBB疫苗的長者及青壯年儘速接種疫苗。多國從去年底出現新冠變異株JN.1病例,亞洲各國如新加坡在12月底恢復每天通報病例;從2023年12月3日到9日新增新冠病例達5.6萬例,比當時前一爭3.2萬例激增75%。住院人數也從前一周的每日平均225人增至350人。馬來西亞去年12月染疫人數更是翻倍,馬國衛生部在12月19日就發布規定,所有確診者必須從出現症狀的首日起自行隔離5天,降低傳染風險;中國日前還傳出36歲知名美女財經媒體人羅琦,驚爆在染疫4天後驟逝。
閱讀更多
2023-10-05
黃明惠整理
為什麼沒抽菸喝酒還會得肺腺癌?為什麼喝咖啡肝腎功能竟然一直衰退?為什麼一睡覺就鼻塞嚴重?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和「慢性中毒」有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台灣人生活中常見5種毒,分別是吸入毒、黴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與容器毒及經皮毒,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但慢性中毒往往因為無自覺的習慣,導致不知不覺每天在中毒;就算年輕時肝腎功能較好,症狀不明顯,但長久下來,輕則傷肝、腎、心、大腦、骨髓和免疫系統,重則癌症。
閱讀更多
2023-07-07
李易紓整理
5天前才在IG發文人在南韓仁川機場的47歲藝人洪曉蕾,週二(7/4)媒體卻爆出她正在西班牙馬德里當地醫院插管治療,且需要休息2-7天才能恢復,病因則是扁桃腺發炎。前夫王世均第一時間飛抵馬德里,週五(7/7)他透過臉書表示,洪曉蕾手術後已經清醒,他說週四(7/6)晚上醫生會診後認為雖然病情有好轉,但還是認為有膿決定動刀,從口腔內清創,洪曉蕾清醒後只說很抱歉麻煩大家了,非常感謝各界關心。(原文刊登於7/5,更新時間為7/7)
閱讀更多
2023-06-02
潮健康編輯部 昱彣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 喉嚨痛 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閱讀更多
2/ 15
第 2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