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因素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千萬別拍背!長輩「吞嚥功能退化」增加進食風險,家庭照顧者必學:「噎到」急救措施和預防方法

tCol 2023-12-19

優照護

千萬別拍背!長輩「吞嚥功能退化」增加進食風險,家庭照顧者必學:「噎到」急救措施和預防方法

編按:本週五(12/22)就是冬至,應景免不了吃湯圓,加上年節美食多,麻糬、湯圓、年糕、果凍等黏稠滑溜的食物,都可能暗藏「噎到」風險。專家提醒,上了年紀吞嚥功能退化,如果噎到千萬別「大力拍背」、「挖喉嚨」,因為反而可能讓食物卡得更深。如果長輩被噎到,而病人意識清醒,還能配合動作,可以採取哈姆立克急救法;若是沒有呼吸、心跳,就要趕快進行CPCR,同時打119求救。而平常進食時,也要特別注意用餐環境與食物形狀、大小,餐桌上多備一杯水,就能降低吃飯噎到的風險。

閱讀更多

她80歲,沒有三高或失智,被告知「大腦有白質病變」!這是中風嗎?

tCol 2023-12-15

劉秀枝

她80歲,沒有三高或失智,被告知「大腦有白質病變」!這是中風嗎?

兩位朋友自費接受高階健檢後,分別傳來腦部磁振造影(MRI)的影像,問我的意見。一向活躍的A女士八十歲,沒有三高或失智,被告知「大腦有白質病變」。她問:「是什麼意思?需要服藥嗎?」

閱讀更多

植牙能用多久?牙醫師揭真相:口腔環境沒顧好恐白花錢

tCol 2023-12-15

NOW健康

植牙能用多久?牙醫師揭真相:口腔環境沒顧好恐白花錢

當民眾因缺牙、牙齒斷裂、牙周病或深度蛀牙而考慮植牙時,常會關心植牙的壽命是否值得花這麼多錢?祐民牙醫院長楊大為醫師表示,若民眾希望植牙能夠長久保持在良好狀態,日常的用牙、潔牙習慣絕不可馬虎,定期回診檢查更是必須,尤其有牙周病史、容易蛀牙的族群千萬要保護好你的牙齒。

閱讀更多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不必再開胸!為老年患者帶來福音

tCol 2023-12-12

NOW健康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不必再開胸!為老年患者帶來福音

心臟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運作,就像機械用久會產生故障,等到發現狀況時往往已經很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是1種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疾病,除了先天 因素 ,近9成是因老年退化造成的瓣膜鈣化,如果狹窄愈趨嚴重未加以治療,恐導致心臟衰竭、嚴重甚至猝死。

閱讀更多

出現3症狀恐肺癌晚期!肺癌權威楊泮池:定期檢查光靠X光不夠,做這檢查才能提高存活率至80%

tCol 2023-12-11

林暐鈞

出現3症狀恐肺癌晚期!肺癌權威楊泮池:定期檢查光靠X光不夠,做這檢查才能提高存活率至80%

最可怕的新國病!肺癌權威楊泮池提醒,過去20年來,肺癌已超過肝癌,成為國人的國病。最近衛福部國健署資料,肺癌發生率、死亡率都躍升第一。而肺癌之所以難纏,在於沒有症狀,照X光就算照到也已不是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大幅下降!要遠離新國病,要靠得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

閱讀更多

把手搖飲當水喝?她腰痛掛急診「取出300多顆腎結石」!醫曝震撼畫面勸世:5年復發率逾3成

tCol 2023-12-10

郭美懿

把手搖飲當水喝?她腰痛掛急診「取出300多顆腎結石」!醫曝震撼畫面勸世:5年復發率逾3成

國人愛喝手搖飲,每年可喝掉10億2000萬杯,有些人甚至把手搖飲當白開水喝,卻忽略可能引發腎結石危機。台南有位20歲妙齡女子,平日常把手搖飲當白開水喝,日前因發燒、右腰疼痛就醫,發現腎臟長出0.5至2公分大小不等的結石,手術取出後竟有300多顆!醫師提醒,7大 因素 恐提高腎結石風險,特別是男性結石比例比女性高3倍,5年內復發率更高達三分之一。

閱讀更多

高度近視小心早發性白內障!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1次看

tCol 2023-12-08

NOW健康

高度近視小心早發性白內障!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1次看

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上都需要大量用眼,導致老花也提早報到,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40歲以上的國人逾5成患有老花眼,加上老花度數可能會隨著年紀加深,即使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老花眼加重還是得戴老花眼鏡,如果合併有白內障,眼科醫師建議採用抗老花人工水晶體置換術,1次性矯正白內障、老花、近視或遠視等問題。

閱讀更多

兒子要結婚卻不想搬出去…她苦惱「我不想再當媳婦了!」過來人忠告:婚姻裡不能省的2筆錢

tCol 2023-12-07

尚瑞君

兒子要結婚卻不想搬出去…她苦惱「我不想再當媳婦了!」過來人忠告:婚姻裡不能省的2筆錢

當了媳婦,我們會增加許多角色與關係,想把這些複雜的事變簡單,就要在房子跟孩子這兩件事上考慮清楚,如果沒有先與另一半達成共識,不但會影響婚姻的品質,也會干擾到身心的自由度。

閱讀更多

倡導性別平等,也尊重男女先天與後天的差異!在講求個人精準醫療時代,性別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tCol 2023-12-05

劉秀枝

倡導性別平等,也尊重男女先天與後天的差異!在講求個人精準醫療時代,性別也是重要考量 因素

醫師在討論會上報告病例時,通常會以一個精簡句子開頭,例如「一位四十歲女士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已三小時」,提供重要的醫療訊息,包括年齡、性別、病症的急性和持續多久,引領與會醫師正確的診斷方向。其中,「性別」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閱讀更多

心情不好、易跌倒、吃很多種藥…年紀大了都這樣?5症狀分辨長輩是「老」還是「病」

tCol 2023-12-04

優照護

心情不好、易跌倒、吃很多種藥…年紀大了都這樣?5症狀分辨長輩是「老」還是「病」

「一般老化」與「老年症候群」還傻傻分不清嗎?其實它們有所不同,經常會被誤解和混淆。健康的長輩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在一般狀態下,自然的老化通常不至於影響個人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