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郭美懿
今周刊週五(9/27)舉行第8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親臨現場,分享多年來如何「啟動善的循環,把愛送出去」。許多接觸過張淑芬的人,都對她的敏捷思考力、快速反應印象深刻,讓人好奇今年已屆80歲的張淑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此,張淑芬坦言自己的優勢是「基因」,也不糟蹋身體不熬夜,就是做一般人做的事情,因為個性活潑外放,對許多事抱持熱情。她笑說,每個人有基本天生的記憶力與反應力,重點是即使年紀大了,也別把心思「放在呆呆的部分」,而是放在活躍的地方,「有些事情你懶得去想,這時候反而要自己多去想,讓腦力多活一點吧!」
閱讀更多
2024-09-18
郭美懿
許多人自認財產不多、親友關係疏離或覺得觸霉頭,不願預立遺囑,但日前新北市卻爆發黑心里長勾結警察、書記官「偽造遺囑」,將獨居老人的財產遺贈給詐騙集團,得手超過1.4億元!對此,律師蘇家宏在臉書發文提醒,「你不寫遺囑,過世後竟然有人幫你寫?遺產全進詐騙集團口袋」,建議獨居者都應有寫遺囑的習慣,讓「真遺囑」來保護你一生奮鬥的成果,溫暖你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4-09-12
李美蘭
無論多麼平等的關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一名引領和維持團隊凝聚力的角色,換句話說,如果 團體 裡沒有主導者,也無人積極整合、協調意見,時間一久,這個 團體 的組成就會不了了之。同時, 團體 中的成員若多採消極、不合群的態度,那麼該 團體 也不會持續太久。因此,唯有領導者和成員之間能相互配合, 團體 才能持續下去。
閱讀更多
2024-09-12
照護線上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化名),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閱讀更多
2024-09-05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父母是孩子在成長時期的最重要支持系統之一,許多人習慣用「負向語言」來試圖激勵孩子:「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會做?」、「這有什麼好哭的,丟臉!」或許這只是表達父母的期待、或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期許,但這些由父母帶給孩子的想法,會慢慢變成他們自己的信念價值,然後逐漸成為這樣負向對待自己的大人。
閱讀更多
2024-09-04
郭美懿
據勞動部2023年統計,台灣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雖然60後體力、精神不若青壯年,但經濟上有更多餘裕,也更懂得取捨,揀選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擁有1.75萬人追蹤的YouTube頻道「60後的幸福生活(60歳からの幸せライフ)」,就分享了3個人生智慧,幫助大家在步入熟齡後擺脫身心負擔,過得更清爽!
閱讀更多
2024-08-28
郭美懿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22年使用安寧療護服務者已達6萬7千多人,癌症病人過世前一年接受過各種形式的安寧療護者,比例也超過61%。安寧病人身體的病痛,能透過先進醫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身心靈性的困頓,該從何處得到撫慰?所謂「靈性關懷照顧」,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一般以為「靈性關懷」與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它更著重引導末期病人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圓滿心願,學習因應即將發生的事。「目的就是生死兩相安,讓離開的人放鬆、沒有遺憾地往前走,而活著的人可以帶著祝福、思念,走他該走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8-27
李易紓、郭美懿
有「台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蕭薔,日前迎來56歲生日,已淡出演藝圈的她在母難日特別到寺廟誦經給媽媽聽,畫面曝光讓各界驚呼「少女感十足」,而她在花蓮強震後以基金會名義捐款100萬給災區,暖心舉動更讓粉絲大讚她人美心更美。蕭薔出道34年絲毫不見歲月痕跡,2019年因凍齡外貌登上英國《每日郵報》!去年蕭薔出席代言活動,分享維持身材的9字秘訣—「發現問題、找方法解決」,像她就是戒宵夜,只有偶爾不想虧待自己時,才會「踩紅線」吃炸物。蕭薔也說,凍齡可能是與生活作息正常,加上運動、少看3C產品有關。她過去也曾在臉書分享,推薦大家可以做些和緩靜態的伸展,尤其是擴胸體式,能幫助獲得更多的氧氣。心胸開闊了,就不悶了!(原文刊載於2021/3/17,更新時間為2024/8/27)
閱讀更多
2024-08-22
數位內容部
一場中午12時半的餐敘,當與會者趕到場時,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在半小時前已就定位,氣定神閒地轉頭打了招呼。「約了別人就要守時!我都多提早一點點」這是李成家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準則,在公司開會如此、主持工商 團體 的會議如此、跟親友間的聚會也是如此。李成家常提到父親的家訓「一點點哲學」,凡事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提早一點,領先一小步就能一路領先。
閱讀更多
2024-08-14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