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李雪雯
一對70、80歲,在台北市擁有一、二、三樓透天厝的侯姓老夫婦。儘管坐擁高價不動產,但很遺憾的是,兩夫妻之前沒有存到多少退休金。所以,兩老現在每月,就是依賴老人年金,以及手中不多的現金老本,過著縮衣節食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8-31
李雪雯
目前可用於退休規劃、比較常見的「不動產+ 信託」的業務組合,共有「賣房養老+ 安養信託」、「以房養老+ 安養信託」及「留房養老+ 安養信託」3種。以下我想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不動產信託的定義及架構,並分析一下「賣房養老」、「以房養老」及「留房養老」的差別。
閱讀更多
2023-08-16
胡碩勻
在我執業的這些年裡,就遇過很多客戶因為贈與、遺產等財富傳承及稅賦問題前來諮詢,為了遺產,彼此從親人變仇人的也不算少。
閱讀更多
2023-08-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請問今天是王伯伯要來討論什麼問題呢?」我詢問著。女兒代為開口了「吳律師,我爸爸是想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現在的太太,不要繼承他的遺產?」
閱讀更多
2023-06-17
翁申霖
買房話題夯,但其中關於換屋、賣屋的細節更是要留意,想要合法節稅的話可得好好做功課。資深地政士分享一真實案例,一名男子先賣掉持有近10年的房屋,再以800萬的價格買下媽媽手上的房子,向國稅局申請「重購退稅」,因符合資格,原先被課走的25萬 土地增值 稅,最終原封不動再回到男子口袋。然而,親人間的不動產買賣通常踩在模糊地帶,為什麼該男子不會被課到贈與稅呢?
閱讀更多
2023-06-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新聞報導,台中一名18歲的賴姓高中生繼承價值5億的不動產,卻在與夏姓男子登記結婚2小時後,離奇墜樓身亡,引起多方面關於繼承問題的討論。而高中生法律上的祖父,其實是他的生父,更讓這個事件,增添許多的討論熱度。筆者今日,想從預防糾紛的角度分享:「如何運用法律上的信託制度,照顧財產管理能力不佳的親屬(例如:本案中的18歲高中生、未成年子女、身心障礙子女、年邁的父母親、生病的親屬、或是近期新聞報導的一位繼承大筆土地,卻吸毒敗光祖產的富二代)。」新聞報導,高中生的財產,多數是祖父生前用贈與的方式移轉給高中生。我思考,或許祖父的想法是:「希望在自己走後,高中生能用這些財產,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畢竟有錢好辦事。」
閱讀更多
2023-03-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今天預約視訊諮詢的客戶,是來自高雄的一對母女。母親王媽媽已70餘歲,而女兒王小姐則是40歲上下。父親過世後,就是母女倆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彼此。
閱讀更多
2022-12-29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房子過戶方式除了買賣,還有繼承、贈與,任何一種方式的流程及被徵收的稅額都大有不同,民眾可以請代書等專業人士一同評估何種方式對自己最有利。日前一名妻子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 A你的Q》表示,最近因丈夫繼承了婆婆現值3500萬左右的房子,使得他名下共有三間房(無貸款),「請問他要把其中一間過戶給我,那是要用哪種方式比較好呢?」
閱讀更多
2022-11-14
郭美懿
據內政部2022第2季全台房價所得比數據,台灣民眾平均不吃不喝9年多才能買房,房貸負擔率更高達39.62%,等於購屋者有4成收入都拿來繳房貸。房價居高不下,有網友便問若是中老年才買房,是不是乾脆把房子登記在小孩名下?對此,網路一片倒認為「有房才能真防老」,而財稅專家則以松山某知名家族爭產案為例,論述想「老有尊嚴」應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2-09-19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台灣高房價讓年輕人難買房,不少父母也會提前為子女準備房產,不過想要留房給孩子,該選擇用贈與、繼承還是買賣才能繳最少的稅?其中大有學問。
閱讀更多
2/ 4
第 2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