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癌症關懷基金會
人人文癌症色變,深怕一不小心就罹患癌症,究竟該如何與癌症細胞斷捨離?中研院團隊曾發現,不論動物實驗或是臨床的研究,DNA損害會使得基因產生異常突變, 基因突變 ,就會造成細胞出現問題。若開始不受控的生長則為癌細胞,其中飲食扮演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
2019-07-14
郭依瑄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三名、死亡率第一名,由於早期發現不易,建議民眾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早期發現肺癌,萬一罹癌也不要輕易放棄,目前已有許多新藥,積極治療都還有一線生機。
閱讀更多
2019-06-27
趙鴻丞
隨著毒素不停的累積,器官功能不斷的下降,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會造成過多的細胞壞死。到了這個階段,就會造成部分器官功能,永久性的喪失,例如肝硬化、末期腎病、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
閱讀更多
2019-06-24
華人健康網
愛吃高脂肪食物、肥胖的女性,小心容易罹患乳腺癌。但是,有不少女性當發現乳房有腫塊時,可能精神會大崩潰,以為可能罹患乳癌了,而提心吊膽。幫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做預防性切除乳房,擁有22年乳房手術經驗的美國乳腺癌外科醫師,特別揭開有關乳癌的常見迷思,包括:「乳房有腫塊就是乳癌」、「家族有人有乳癌,自己就會得乳癌」,以及「停經前乳房疼痛就是乳癌」,到底真相如何?
閱讀更多
2019-05-31
洛桑加參醫師
早上去做了一場預防癌症的演講。舉凡血癌、腦瘤、淋巴腫瘤等難纏的疾病,它的成因也相當複雜。可能是遺傳,也可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 基因突變 所導致。成人罹癌的原因,還多了一項「生活習慣」因素。
閱讀更多
2018-06-14
邱璟綾
人的生活離不開糖,科學研究曾指出,在酸甜苦辣鹹等味道中,甜味是人類天生就喜歡的味道,不只會產生幸福感,更是讓人難以抗拒的甜蜜滋味!
閱讀更多
2018-05-24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年近60的張先生才剛退休,正籌劃另一階段的生活,不料陸續出現夜間盜汗、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原以為是年老退化所致,但隨著腹部疼痛加劇,甚至在左上腹摸到硬塊,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罕見「骨髓纖維化」。
閱讀更多
2018-03-15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肝炎、肝癌等肝疾被稱為國病,每年新增 1 萬 1000 名肝癌患者,約 8000 人死於肝癌。一般認為,肝癌與肝炎、肝硬化有關,不過,林口長庚研究卻顯示,台灣大多數的肝癌患者均遭馬兜鈴酸污染,兩者有著密切的關聯。
閱讀更多
2018-02-12
時報出版 / 圖片來源:達志
我們對於癌症的反應往往呈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太害怕而不斷去做各種檢查,另外一種是逃避,連最基礎的篩檢都不做。
閱讀更多
2018-02-07
林思宇
健檢流行後,大多數健檢機構都會做CA19-9腫瘤標記,而網路上許多解讀是與胰臟癌有關,其實CA19-9數值高,也有可能是罹患胃癌、大腸癌、膽囊癌等癌症。而胰臟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美國也預估將2020年時,胰臟癌會從現在的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攀升至第二名;多位名人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等也深受胰臟癌的折磨。
閱讀更多
7/ 8
第 7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