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黃亞琪主筆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癌而離世。儘管乳癌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癌,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的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她勇敢抗癌,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我的命救回來了!」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閱讀更多
2023-06-27
李承憲(Ilchi Lee)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 壽命 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現在我們的 壽命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閱讀更多
2023-06-26
國家衛生研究院
編按:遠離胰臟癌救星來了!有癌王之稱的胰腺癌,位列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第7名,罹癌初期往往沒有病症,確診時大多已末期,5年存活率僅3%,因此這可怕的沉默殺手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在癌症治療的研究重點項目。如今,癌王「胰臟癌」治療露出新曙光,癌症研究所黃智興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與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生藥所徐祖安研究員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針對eHSP90a的人源化抗體,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有效壓制腫瘤的生長,並改善腫瘤發展中導致的惡病質,提昇實驗鼠的生活力並延長 壽命 。
閱讀更多
2023-06-08
呂佩芬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鐵人三項比賽。
閱讀更多
2023-06-05
黃明惠 整理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不斷提升,台灣高齡者平均 壽命 已來到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更高達84.25歲;由於領取勞保老年給付有3大要件,包含年滿60歲、達到「法定請領年齡」,以及符合年資規定辦理離職退保等,但因法定請領年齡每2年就會向後延,讓不少勞工困惑「我到底何時才能退休」?
閱讀更多
2023-06-04
中時新聞網 邱怡萱
繳了一輩子的勞保,為了就是能在退休生活獲得經濟上的保障,何時請領是個讓人很難抉擇的問題,知名分析師孫慶龍表示,雖然有高達60%民眾選擇延後領,但若以男性平均 壽命 77歲試算,提早5年領竟比延後5年領多86.4萬元。
閱讀更多
2023-06-01
香港01
天氣變化陰晴不定,相信有不少上班族人還沒到公司、一雙鞋已經濕答答,一整天下來非常不舒服,還有可能滋生霉菌!其實只要善用簡單工具,就可以超快速濕透的鞋弄乾。
閱讀更多
2023-05-18
丁菱娟
年過50後的我們正在逐漸老去,父母老化速度卻比我們更快速,甚至更接近人生盡頭。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年過50後的人都需要面對。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刻,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2023-05-14
郭美懿整理
當親愛的家人走到生命終點,許多人總面臨該盡全力搶救或讓對方沒有痛苦離世的兩難。知名主持人利菁在母親節前夕發文,自責為了留住病母,讓醫師為媽媽插上鼻胃管延命,更為了不讓媽媽拔掉管子而綁住她的手,人生最後3年不能吃、不能說、不能動猶如「酷刑」。有醫師便呼籲,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應尊重病人主張,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