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林芷揚
20210623編按:慈濟基金會在週三(6/23)出手,申請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由執行長顏博文將文件親送至衛福部食藥署,完成送件程序。 顏博文說,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意願提供疫苗者洽談,申購疫苗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期待盡快獲准購入,以協助政府和民眾脫離疫情的陰霾。4年前顏博文卸下聯華電子執行長一職,接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後,全心投入基金會運作,顏博文說,他每天4點起床、7點開會,整日行程滿檔,沒有假日。2020年專訪顏博文時,他提到研讀佛學多年,特別喜歡《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著在「我」,為何會進入慈濟,來看看他怎麼說。
閱讀更多
2020-09-11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十八
Q:我是明輝,今年61歲,妻子59歲,結婚35年,沒有孩子,我還有4年退休,在此之前,我想離婚,妻子雖然她還做飯給我吃,但兩人無話可說,生活的聯繫幾乎都靠LINE。我在30幾歲時曾被 外派 到東南亞,和當地女人同居過,妻子有次來探望發現後大鬧,不過沒離婚;後來我調回國前要跟女人分手,但女人不肯,不斷打電話來家裡,每次一接就斷,就這樣鬧了2年,和妻子的關係逐漸冷淡了。妻子是有錢人家子女,必要時還可以靠爸靠哥,我雖然不算不會賺錢,但她總覺得我沒出息。我在40歲時才買房子,好不容易最近還完每個月3萬元貸款,等於每個月多出很大一筆零用錢,我想到外面租個房子,因為在攝影教室認識一位談得來的55歲女人,如果能和她一起,日子肯定美妙多了,因此想把房子給妻子,放棄一切來離婚,開啟我的第二春,不知道這樣的選擇對嗎?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1-15
彭芃萱
4年7班的Millie(鄭莉玫)去年10月首次到西班牙遊學,她遇到一群很「寶」的台灣同學,「每堂課都笑到翻。」她說,這年紀遊學,不是為了將語言學好,而是去交朋友。這次的遊學更引發她對西班牙文的興趣,回台後繼續學習,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運用它。
閱讀更多
2019-10-28
黃勝堅
「急重創傷的病人家屬,和癌末的病人家屬,我們一樣談安寧療護、談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但困難度要高過許多,因為意外來得太突然,家屬一時間大多無法相信、不肯面對,投射到醫療團隊的壓力,對醫護人員來說,是超級EQ大考驗。」科主任的話,小周醫師此時回想起來,還真不無道理。
閱讀更多
2019-09-0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編按:擔任長時間照顧者的妹妹,在母親過世後怒告王先生,爭取鉅額遺產分割;然而,這筆遺產,是他母親在生前,另外贈與給王先生的遺產。是什樣的原因,讓妹妹急欲爭取遺產分割?這個故事,期盼未來每一個家庭,都能在照顧、遺產分割上,能妥善安排,家和萬事興;也讓人省思,家人之間的照顧與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閱讀更多
2019-08-01
郭恣安
48歲的Lion本是傳產業上班族,20歲第1份工作起薪僅18K,卻憑藉省錢、存錢的基本心法,累積傲人積蓄。9年前,他以近600萬現金購入板橋蛋黃區2房公寓,並以儲蓄型保單搭配定存股、銀行定存創造被動收入,如今天天睡到自然醒,每月至少有2萬元利息進帳,助他在3年前從容退休!
閱讀更多
2019-07-10
程天縱
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不是可以簡單地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的。每個人的內心還有許多自己所珍視的,比金錢和權力重要,而且絕非金錢可以換來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19-06-04
林靜君談心室
「媽媽的身體愈來愈不好,我哥說怕妳忙不過來,要不要乾脆把工作辭了,專心在家照顧老人家,他比較安心。」H的先生常年派駐中國,小姑回娘家探視時,對嫂嫂這樣說。
閱讀更多
2019-05-03
豌豆老公主和歪嘴雞
提早退休其實是個不太容易達成的目標,但也不用把目標定的太遠大,不必期望30多歲就能功成身退,就算55歲退休也是比法定年齡提早了許多。
閱讀更多
4/ 5
第 4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