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好心情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6

更年期易有憂鬱症?原因、症狀、治療方法、簡式健康量表一次看懂

tCol 2019-09-05

林芷揚

更年期易有憂鬱症?原因、症狀、治療方法、簡式健康量表一次看懂

編按:綜藝節目主持人吳宗憲日前因在節目中指出,憂鬱症的原因都是因為「不知足」,應多看自己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引來各界一陣撻伐,認為他並不瞭解憂鬱症的真正病因,這樣的言論是歧視、污名化的行為。事實上,憂鬱症通常是多重病因引起的,而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男性高;更年期時,因女性荷爾蒙變化,也是容易有情緒困擾的時期,應多加留意。(2020/03/13更新)

閱讀更多

最好的想念就是遺忘悲傷 她喪偶花1年走出去,攀喜馬拉雅山、玩田徑出國比賽!

tCol 2019-08-06

郭依瑄

最好的想念就是遺忘悲傷 她喪偶花1年走出去,攀喜馬拉雅山、玩田徑出國比賽!

82歲的潘秀雲有個風光的稱號─噴射機阿嬤,因為她跑超快,100公尺只花15秒14!更讓人驚訝的是,跑出好成績的這雙腿,曾被醫生建議更換人工膝蓋,但她鐵齒沒換,反而拄著拐杖往陽明山去,每天爬呀爬,雙腿肌肉竟慢慢練起來,最後還去攀登喜馬拉雅山、玩田徑,出國比賽拿金牌!

閱讀更多

遠離癌症就靠它!中醫師揭露「日常防癌」的7個秘訣,不讓癌上身

tCol 2019-07-30

華人健康網

遠離癌症就靠它!中醫師揭露「日常防癌」的7個秘訣,不讓癌上身

隨著知名藝人賀一航、馬如龍相繼罹癌逝世,除了讓人不勝唏噓,也喚醒民眾對防癌的重視!事實上,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發現,癌症時鐘又快轉2秒,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究竟不想癌症敲門,該怎麼做?中醫師表示,日常生活做好7件事,養足正氣自然有助百邪不侵,達到防癌、養生目的。

閱讀更多

心理學家:當人指出他人「缺點」,並用盡全力責罵時,只是想忘卻自己的失敗

tCol 2019-06-25

洛桑加參醫師

心理學家:當人指出他人「缺點」,並用盡全力責罵時,只是想忘卻自己的失敗

有位專長研究人類心理的學者發現,一個人最喜歡用來指責、責怪、攻擊別人的那些「點」,比方說愛遲到、小家子氣、吝嗇、傲嬌,往往正是自己最不足的地方。

閱讀更多

降低發炎、減少癌症機率!營養學教授5大抗發炎食物,輕鬆遠離致癌

tCol 2019-06-13

Hello醫師

降低發炎、減少癌症機率!營養學教授5大抗發炎食物,輕鬆遠離致癌

許多水果與蔬菜,富含天然抗氧化劑(Antioxidant)和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營養學系教授法蘭克·胡(Frank Hu)表示,根據研究,吃堅果、蔬果與咖啡等含多酚的食材,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Diabetes)的機率,且健康飲食除了可降低慢性病的風險,也能幫助改善情緒和整體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心裡只想好事情!這樣練習「靜心」,幫助自己改變命運、改善磁場

tCol 2019-05-14

洛桑加參醫師

心裡只想好事情!這樣練習「靜心」,幫助自己改變命運、改善磁場

以前我剛來台灣的時候,很喜歡看政論節目,一方面看電視學中文,一方面又覺得大家能為一個議題吵來吵去,爭得面紅耳赤,很有趣。在西藏,除了練習辯經、思辨釐清佛法概念時,才會有較為激烈的交談,否則要看到人家為了什麼起爭執、罵來罵去,機會不多。

閱讀更多

春天養生,從早睡早起開始!中醫師公開養肝秘訣

tCol 2019-03-05

姚淑儀

春天養生,從早睡早起開始!中醫師公開養肝秘訣

春天乃一年之始,如能早睡早起,經常接觸陽光,加上適度運動與長保 好心情 ,肝自然能維持好的運作。

閱讀更多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自己的情緒

tCol 2019-02-25

高寶書版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自己的情緒

當你學會了管住脾氣,你大概就懂得了什麼叫「沒必要」。你可以強調「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但也別忘了——彪悍的人生需要「後果自負」。

閱讀更多

體重減輕、走路變慢  都是失能前奏

tCol 2018-11-14

楊雅馨

體重減輕、走路變慢 都是失能前奏

年齡不能作為判別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衰弱症才是評估身體功能是否衰退的依據。當長輩出現五個徵兆,未來容易有跌倒、失能的風險。

閱讀更多

健忘、鬱悶、翻舊帳...原來是老年憂鬱症!找回好心情的3個建議

tCol 2018-09-18

愛長照

健忘、鬱悶、翻舊帳...原來是老年憂鬱症!找回 好心情 的3個建議

主要照顧者通常會把長輩接到家中同住,進而明顯感覺長輩在飲食、睡眠上的改變。被老化掩蓋的憂鬱症,通常不容易被患者本人察覺。反而容易對照顧者生活造成衝擊,認為自己需在生活安排、心理狀態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尋求諮商後才意外發現長輩其實患了憂鬱症,進而帶長輩進行治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