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雲柱
以前也曾是照顧者的我,有段時間真的好討厭好討厭承擔責任,就算只是去便利商店打工,我也不想做任何需要擔責任的職位,訂貨系統什麼的都不想學,旁人看來就是不思進取吧。那時我也覺得我好糟糕、很消極,怎麼那麼不求上進,只想安穩度日。每每看到發作後的父親,總覺得他變了一個人,好陌生,好無力,我難以獨自面對,但我家當時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無處可逃,也無處求援,我也太小,不懂得尋找幫助。直到從事居服員和探望獨居老人的工作,進入許多家庭,看到許多情況,了解內情,才自覺那時的我並非偷懶,而是心理方面真的無法再負擔更多的責任……
閱讀更多
2025-03-26
鄭立德(Leader)
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自己逃不出的是黑獄,別人奪不走的是希望──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閱讀更多
2024-12-31
蘇家宏 律師
一位朋友十多年來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其他4位兄弟姊妹都已離家打拼。兩年前母親跌倒受傷開刀,每個月開始要支付龐大的醫藥費用以及看護費用。但其他的兄弟姊妹卻對家裡的狀況不聞不問,送出去的訊息不讀不回。朋友想要一肩扛起,但覺得很不甘願?
閱讀更多
2024-11-29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借名登記關係,通常發生在親屬,或是一起投資的朋友之間。背後的原因動機,不一而足,五花八門。諸如,家屬貸款可以有優惠利率方案,因此就用他的名義登記購置房產。打官司期間,不方便把自己真實的財產情況公開,避免新增困擾,所以買房也借用親屬名義登記。而若是,父母使用子女的名義購置房產,一開始可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小孩一定會聽自己的話,隨時要取回沒有問題。但隨時間經過,孩子長大,甚至結婚有配偶,父母年邁,其他小孩覺得不公平或擔心未來有分配財產的爭議,此時父母要跟孩子說「房產登記回來?或是「登記部分持份給其他兄弟姊妹?」許多時候,都會遇到困難。
閱讀更多
2024-10-25
劉韋德律師
李先生上禮拜帶著一份遺囑來協會諮詢,但這份遺囑並不是他的遺囑,而是他太太生前立的遺囑,而這份遺囑裡面有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4-09-25
劉詩瀚
小時候曾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媽媽」,繁蘋(化名)依舊記得當時寫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媽媽一樣,當一個有活力的魔術師,總能做出美味多變的料理,更有一雙善於編織的魔手,舉凡衣服到玩偶,只要提出來,媽媽總能想出辦法,就像變魔術一樣。
閱讀更多
2024-09-11
劉韋德 律師
昨天參加了林先生夫妻生日晚宴,看見他們幸福的樣子,心中真的為他們高興。他們是上個月來遺囑協會立遺囑時與我認識的,雖然彼此認識不久,但我還是被他們友善及熱愛生命的態度所感動。
閱讀更多
2024-08-12
勞倫斯.克里寇夫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閱讀更多
2024-07-19
丁菱娟
說這個議題有些沉重,但就像日本作家吉澤久子所說的,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單身、離婚或喪偶,最終我們都是一個人離去。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孤獨的能力,還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24-06-2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以「客家妹」形象出道的陳明珠,不只主持過總統就職典禮、金曲獎、金鐘獎星光大道,近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演出戲劇之外,還發行個人EP,朝全方位藝人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1/ 16
第 1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