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強大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經常落枕,是否有頸椎病?留意四大警訊,別輕忽脖子的哀鳴...

tCol 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經常落枕,是否有頸椎病?留意四大警訊,別輕忽脖子的哀鳴...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不是做惡夢!50後睡夢中亂踢亂叫,恐罹「巴金森氏症」…要掛哪一科?藥物可改善嗎?

tCol 2024-09-25

楊雅馨

不是做惡夢!50後睡夢中亂踢亂叫,恐罹「巴金森氏症」…要掛哪一科?藥物可改善嗎?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發生頻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可以透過藥物減緩症狀,並經由規律的「特定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開明權威式教養」最能養出成功孩子!4招助子女具良好調整心態能力、積極主動樂觀、真正強大

tCol 2024-09-16

姜振宇

「開明權威式教養」最能養出成功孩子!4招助子女具良好調整心態能力、積極主動樂觀、真正 強大

從全球的大數據來看,家庭衝突在青春期早期會開始變多,然後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頻繁,到青春期中期會爆發激烈的爭吵,關係惡化最為嚴重。到十六歲以後,也就是進入青春期後期,親子衝突就會慢慢減少,孩子逐漸懂事。

閱讀更多

年領百萬股息的起點:學習富旭哥

tCol 2024-08-20

存股助理

年領百萬股息的起點:學習富旭哥

小資族出身,只靠自己的薪水,也能打造年領百萬股息的聚寶盆<入群通關密碼在文末>

閱讀更多

父離世留下來的房子,大姐一家堅持不搬!律師點出遺囑傳承財產5好處:不讓「禮物」變「厭惡」

tCol 2024-08-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父離世留下來的房子,大姐一家堅持不搬!律師點出遺囑傳承財產5好處:不讓「禮物」變「厭惡」

「您覺得遺產是什麼呢?」如果您問我,我的回答是:「遺產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但如果家人為如何分這些禮物而意見不合,爭破頭並為此對簿公堂呢?有些家庭甚至為此衍生刑事案件,您知道嗎?其實分配禮物的遺囑,可以成為我們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封情書」~

閱讀更多

肌肉不是愈大愈好,小心讓人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圖文懶人包)

tCol 2024-08-08

照護線上

肌肉不是愈大愈好,小心讓人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圖文懶人包)

肥厚型心肌病是種因為心臟肌肉的變化而帶來的問題。通常是因為基因體顯性遺傳,影響了肌小節的肌纖維排列,導致心臟肌肉變得肥厚,尤其是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分隔的心肌最容易出現肥厚變化。除了心肌變肥厚,還會讓左心室變得僵硬、延展性小,因此帶來不少問題。

閱讀更多

老伴過世後把房過戶給女兒,七老八十無家可歸!「親如父母子女」都別過度期望:別拿房子寵孩子

tCol 2024-07-15

洪雪珍

老伴過世後把房過戶給女兒,七老八十無家可歸!「親如父母子女」都別過度期望:別拿房子寵孩子

現在房子這麼貴,妙的是,年輕人索性放棄不買了,也就不煩惱了;倒是他們的父母很煩惱……只要我這個年紀的人聚會,主要話題都圍繞在2樣:一個是照顧老年父母或公婆、一個是幫年輕子女籌錢買房。

閱讀更多

硒含量不足加速老化、形成免疫障礙,醫揭正確補充方式

tCol 2024-06-26

NOW健康

硒含量不足加速老化、形成免疫障礙,醫揭正確補充方式

面對人口老化、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維持健康狀態、對抗衰老,已成為現代人關心且重視的議題。近年來,民眾為求延緩老化、維持肌膚彈性,會選擇補充營養素來幫助身體加強抗氧化能力,而在人體必需的眾多營養素當中,大家對「硒」元素可能比較不熟悉。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副理事長、老化醫學博士吳仲根醫師說明,「硒」有抗癌之王稱號,有助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的高抗氧化特性,近來備受關注。

閱讀更多

說出缺點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深度的自我揭露!不害怕展示弱點,你的缺點其實就是你的經典

tCol 2024-06-19

林慧

說出缺點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深度的自我揭露!不害怕展示弱點,你的缺點其實就是你的經典

你是怎樣的人,你自己一定知道,只是你沒有深挖。永遠記得一件事:你這個人並不是由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來定義!很多的時候,你的缺點其實就是你的經典。

閱讀更多

身體感覺不適卻找不出原因?精神科醫師:「藉著關注身體不適,逃避其它更深層的恐懼」

tCol 2024-06-19

陳嘉新

身體感覺不適卻找不出原因?精神科醫師:「藉著關注身體不適,逃避其它更深層的恐懼」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患者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診斷,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患者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患者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