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2024-09-25
楊雅馨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發生頻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可以透過藥物減緩症狀,並經由規律的「特定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4-08-27
廣告企劃製作
聚會跑趴的歡慶場合,喝足飯飽擔心身體負擔怎麼辦?曾任職醫學中心、專業營養師蔡卉宣表示,歡樂暢飲有助心情放鬆愉悅,但飲食過度除了會引起身體不適,長期下來也會累積慢性 後遺症 。蔡卉宣建議,不論是下班聚餐、週末歡樂,可以在飲前飲後多補充幫助代謝的解酒食物或營養素,調節身體機能,為隔日工作儲備動力。
閱讀更多
2024-08-22
數位內容部
一場中午12時半的餐敘,當與會者趕到場時,美吾華.懷特.安克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在半小時前已就定位,氣定神閒地轉頭打了招呼。「約了別人就要守時!我都多提早一點點」這是李成家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準則,在公司開會如此、主持工商團體的會議如此、跟親友間的聚會也是如此。李成家常提到父親的家訓「一點點哲學」,凡事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提早一點,領先一小步就能一路領先。
閱讀更多
2024-07-24
錢政弘 醫師
我常聽到病患詢問:「我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這時候我會問:「你早餐吃什麼?」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這2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我會提醒他們:「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
閱讀更多
2024-05-03
NOW健康
全球疫情解封後,民眾紛紛走出戶外,甚至走出國門,門診也因此出現許多腳踝疼痛病患,如果沒有好好治療,恐引發長久 後遺症 。復健科醫師說明,若平時若運動量較少,突然大量走路或運動,導致腳踝扭、拉傷發炎,建議積極治療避免慢性疼痛上身。
閱讀更多
2023-12-30
林依榕整理
年輕罹癌的人為何變多了?許多醫療證據顯示,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肥胖、熬夜都會增加罹癌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透露7大隱憂,並呼籲有些習慣一定要改「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愈來愈多了!」
閱讀更多
2023-12-22
NOW健康
冬天天氣冷是腦中風好發季,想要及時搶救患者,民眾一定要記住「FAST」口訣,利用「微笑、舉手、說你好」檢測前兆,把握黃金3小時內送醫!中風是容易復發的疾病,若患者還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應按時用藥控制,日常飲食忌油忌鹹,以免血壓持續飆高。
閱讀更多
2023-12-15
金雅拉
憂鬱其實是想好好過生活的挫折感,也就是過去若過得很好,現在的生活就會更加順遂,因此總是不停地回首往事。
閱讀更多
2023-12-15
NOW健康
攝護腺肥大是中高齡男性常見困擾,舉凡頻尿、急尿、夜尿等問題,總覺得解尿不乾淨,症狀嚴重還可能尿不出來,演變成急性尿滯留。多麗診所泌尿外科醫師賴姿君表示,若口服藥物改善效果不彰才會考慮動刀,然而傳統手術都會直接侵害組織,術後復原期較長,若想加快恢復期、不影響性功能,目前有「攝護腺拉開手術」可供選擇。
閱讀更多
2/ 23
第 2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