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林芷揚
63歲吳先生有高血壓,某天假日他在家休息,不料下午四點左右,突然開始覺得身體不適、胸悶、胸痛、冒冷汗、感覺無法呼吸,家人立即將他送醫,確診是心肌梗塞!
閱讀更多
2019-09-14
林芷揚
心臟亂跳,小心是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引起心肌梗塞、腦中風、腸中風,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19-07-26
林芷揚
傳統上,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菸酒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包含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內的多種自體免疫疾病,若未妥善控制,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同樣會提升心臟病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19-07-24
郭依瑄
飲食不正常、不愛運動、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要小心了!若常出現胃痛、火燒心、胃食道逆流,可能不只是腸胃不適這麼簡單,也有可能是「非典型心臟病」,若延誤就醫,很可能因心肌梗塞猝死。
閱讀更多
2019-07-19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上一期健康快訊刊登的美味防癌料理大受讀者好評,咱們編輯部再接再厲出好菜!這次要介紹的防癌養生食材是海帶及黑木耳。
閱讀更多
2019-04-08
鄭閔聲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
2019-01-03
亞東紀念醫院/亞東院訊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時序入冬,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間。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人十大死因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分別是第二名的心臟疾病、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與第八名的高血壓疾病,共佔三位,不可謂不重要。而心臟疾病的大宗非心肌梗塞莫屬。
閱讀更多
2018-10-04
林芷揚
36歲的謝先生有抽菸習慣,還有高膽固醇血症,日前突然出現胸悶、冒冷汗、下巴發麻的情況,緊急送醫後,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差點因此失去寶貴性命。
閱讀更多
2018-08-13
盧郁安
王伯伯從小開始學拳60多年,雖然已經73歲身體仍然硬朗,也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平常不菸不酒,到現在還是每天清晨3點半起床運動,自認是「銀髮界的資優生」。
閱讀更多
7/ 9
第 7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