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郭美懿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 慢性腎病 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閱讀更多
2024-10-01
郭美懿整理
李太太罹患糖尿病已經30年了,近1年回診抽血報告發現腎功能逐漸下降,但因血糖控制的關係,她只知道要少吃白米飯,多吃糙米或五穀類當主食,對控制血糖比較有幫助,也要多吃蛋白質才不會肌少症。可是腎功能不佳的人就不適合吃糙米,讓李太太一時慌張起來,什麼都不太敢吃,1個月內體重就掉了2~3公斤。
閱讀更多
2024-08-16
錢政弘 醫師
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或親友生病而感到人世無常?尤其是當長輩罹癌,想積極治療怕徒增不必要的痛苦,若消極治療又於心不忍,所以有些人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花大錢買抗癌神藥,如果沒效也就罷了,就怕成分不明反而更傷身!與其這樣還不如多吃一些蔬果汁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也許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給各位,希望能鼓勵還在抗癌的病患。
閱讀更多
2024-03-26
郭美懿
2位民眾上週五(3/22)相約到台北市信義遠百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炒粿條、香蘭葉飲料,未料返家後2人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其中一人因急性腎衰竭搶救11小時後不治,一位則症狀輕微,目前北市衛生局已收集相關檢體送驗。為什麼食物中毒會引發「急性腎衰竭」?症狀有哪些?民眾又該如何防範?
閱讀更多
2024-02-05
照護線上
「65歲民眾可以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囉!」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醫科曹玉婷醫師指出,「為了長者提升保護力,避免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已從71歲放寬至65歲,並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大家一定要趕緊帶家中長輩到醫療院所接種!」曹玉婷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可潛伏在鼻腔,並透過飛沫傳染,許多人原本就處在健康帶菌的狀態,但是在免疫力下降的時候,肺炎鏈球菌便趁虛而入,造成感染,例如在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後,可能出現次發性肺炎鏈球菌感染。
閱讀更多
2023-05-29
潮健康/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 林岱樓醫師
編按:國內新冠疫情第4波疫情來襲,重複感染也變多,許多不曾染疫的「天選之人」更紛紛中鏢。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要習慣這就是未來的「新常態」生活。吳明賢表示,這次疫情再起是因為5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慶幸的是,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但老、弱、病、殘族群免疫力不佳「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接種疫苗外,染疫時要趕快以藥物治療。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不會像SARS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他也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尤其腸病毒「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閱讀更多
2022-02-04
今周刊數位內容團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考量年後民眾的醫療需求,如一般住院及開刀都會變多,為保留醫療量能,羅一鈞副組長補充,呼應陳時中部長的春節後的「不放鬆但分流」,從1/15到2/3針對落地採檢陽性旅客前往北區3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366位,分流占59.6%。指揮中心已整備開設完成北中南區,共11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合計量能已有1221間房間,並且持續增加中。
閱讀更多
2021-01-08
照護線上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等到視力模糊、甚至看不見的時候才到眼科求診,」鍾雨潔醫師語重心長地說:「就診時,往往已是很嚴重的黃斑部病變了。」
閱讀更多
2020-11-11
李易紓
王教授過去在大學授課,已屆齡退休,10年前身體開始感到輕微搔癢,也出現銀白色的皮屑,就醫後馬上被確診為乾癬,但因為症狀較輕微,在不影響日常生活下,王教授有一搭沒一搭的治療,甚至不規律回診。殊不知,即將退休前夕,王教授在工作與家庭的龐大壓力下,病況直轉直下,全身關節開始腫痛、手指關節變形,甚至連帶血糖、血壓、血脂等通通亮紅燈。除了被告知已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外,更被警告恐有心血管阻塞危機……。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