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小虎文
「在遶境途中看到穿著復健腰帶的朋友,很想給他一根竹杖:起來一起動,就不需要穿腰帶了!」長期推廣熟齡運動的「不倒翁學校」創辦人郭健中說。55歲的他,堪稱「斜桿中年」的代表:當醫師、做導遊、也是健身教練,中年提早脫下白袍,為了就是找自己-「別小看這一根竹杖,這就是我的人生志業!」
閱讀更多
2023-04-06
游能俊, 黃惠如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2-06
彭蕙珍
「疫情後,人類生活的樣貌改變了,儘管已經解封,生活看似回到正常,其實並沒有。所以,我們超前佈署5年後會發生的移動、居家照服、偏鄉等服務需求。」在逢甲大學擔任特聘教授的侯勝宗被稱為「最懂計程車司機的教授」,在疫情時他做了一項創新,讓計程車司機升級,成為照服員。這項計劃不只照顧偏鄉老人,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全台3級警戒時,這群熱血司機更投入確診者接送服務,同時和新北市政府合作,總計接送4300多位確診者,讓他們安心返家,針對這次活動取名「微光計畫」。侯勝宗驕傲道:「在那一場戰役裡,我們沒有一位司機染疫。」他成立的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獲選為第25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的受贈單位之一。
閱讀更多
2023-01-05
柴鼠兄弟
在存股的領域,最常看到的就是「X年存5百張○○○」的標題,但一般存股的標的,不管是金融股或是ETF,假設股價平均用20元來算,1張就要2萬,500張就是1千萬,請問你認為X等於多少比較合理?
閱讀更多
2023-01-03
侯柏青
編按:人氣直播主「丟丟妹」(李明珊)在網路以獨特叫賣方式起家,業績曾單月破2億元,成為直播天后。現在被週刊踢爆婚變,據傳丟丟妹找的離婚律師,就是曾幫大S、張清芳等人成功離婚的名律師賴芳玉。丟丟妹遭爆婚變,她不僅刪光臉書貼文,更開了新粉專想重新開始。對此,老公王心正表示,丟丟妹去年11月初離家失聯,還突然收到調解庭通知書,強調兩人現在仍然是夫妻關係。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丟丟妹委託的,正是知名婦權律師賴芳玉。賴芳玉是知名婦權律師,去年大S與汪小菲離婚滿1周年之際,汪小菲被爆出未履行離婚協議,大S向台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汪小菲暴怒在微博曬出1年「支出明細」,曝光付給大S一年家用高達4000多萬,不斷暴走開嗆。大S當晚發出聲明,離婚保證此生不出惡言,也提醒汪小菲不要情緒發言觸法,希望停止紛爭,聲明大器被外界讚爆。而大S去年的離婚模式,被外界形容是相當專業的「神布局」,由知名的婦權律師賴芳玉操刀,這份聲明署名有大S和賴芳玉。賴芳玉在法院家事庭的名號響叮噹,近年來最知名的一戰就是承辦歌手張清芳和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的離婚案件,靠著庭外不懈地協商,最終讓雙方達成分配財產和子女協議,張清芳獲得16億元贍養費。不只是張清芳,藝人賈靜雯、柯以柔、何如芸、于美人、金友莊和李晶晶等人也都指名找她,成為女星的王牌御用律師。(原文刊載於2021/11/24,更新時間為2023/1/3)
閱讀更多
2022-12-30
粉圓妹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2-11-09
關韶文
知名YouTuber關韶文,23歲存到100萬,30歲靠自己買了兩間房,他是怎麼辦到的?他以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從零開始累積,翻轉窮忙思維,熱血守錢、存錢、賺錢的翻身智慧!
閱讀更多
2022-10-13
洪雪珍
貝琳是我的忘年之交,72歲了,最近我們見面,聽她聊聊近況,她說最近很忙,我問她忙什麼,貝琳回答:「忙著分財產啊!」
閱讀更多
2022-09-27
蔡侑霖Danny Tsai
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工作,人與人之間的新關係建立,序幕從面試時雙方的瞭解開始。無論經驗是愉快或糟糕,最終結果是否錄取,對應過程中彼此顯現的「平等」及「尊重」又是另一個關鍵。許多公司派出的面試人員,心態都有如自己在跳蚤市場購物,公私領域皆打破砂鍋問到底,討價又議價。欠缺同理心的前提下,往往忘了應對的是渴求獲得工作的求職者,自己也身處那樣的位子,而該給的溫暖提醒及基本禮儀的尊重,全都瞬間拋諸腦後。
閱讀更多
4/ 12
第 4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