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1
林芷揚
急診室裡,突然送來一位骨瘦如柴、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的老先生,醫師一看立刻對病人兒子說:「你父親現在呼吸衰竭,如果不插管很快就會走了!要不要救?」救人是醫師的天職,簡單一句問話卻讓家屬的心狠狠揪成一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說,急診室常常送來這樣的病人,醫護人員有告知義務,也必須尊重家屬,但「你這樣問我,我怎麼回答?」
閱讀更多
2018-06-19
林芷揚
高齡浪潮席捲全球,台灣也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帶來的長期照護議題備受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廣社區居家安寧,幫助 末期病人 在家善終,成效良好,日前獲得第一屆政府服務獎,更是「專案規劃類機關」十個獲獎者中唯一獲獎的醫院。
閱讀更多
2018-06-13
林芷揚
生前極力提倡安樂死合法化的傅達仁,7日在瑞士當地機構「尊嚴」接受協助自殺、安祥辭世後,遺體也在瑞士火化,今(13)日由家人帶著骨灰返抵台灣,將擇日安葬於金山的基督教平安園。
閱讀更多
2018-06-06
廖元鈴
首創「壞壞壞,連三壞」、「蓋火鍋」等棒、籃球術語,前資深運動主播傅達仁的播報特色,陪過許多人走過年少歲月,更雜揉著輸贏的歡笑與淚水,如今85歲的他,因膽管阻塞切除膽囊,胃切一半、開刀6回,讓他感嘆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也因病痛纏身,曾上書總統蔡英文求「安樂死」合法化。
閱讀更多
2018-05-24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前陣子想到:按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範的「預立意願書」,其實只是一張「善終報名表」,報名之後會不會被錄取,能夠稱心如意的進入「善終」行列,如你所願的不要被插管折磨,恐怕還得看你的福報夠不夠?至於沒寫報名表的,要得善終是更加渺茫啊!
閱讀更多
2018-05-23
銀髮心棧
電影 The Leisure Seeker,在對岸的翻譯是「愛在記憶消逝前」,台灣的片名比較接近英文片名的意思,因為Leisure Seeker其實是那輛露營車的名字,同時,兩者都有表達到這露營車更抽象的意涵。不過,台灣片商的宣傳用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倒是呼應了對岸的片名。
閱讀更多
2017-11-14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我在四十歲得到兒子,因為好奇自己是如何長大的,於是認真觀察他的成長過程,後來研讀失智症,發現老人老化的過程就是「返老還童」的變化。
閱讀更多
2017-10-27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過去在安寧病房時,時常有些 末期病人 的家屬會問我:「什麼時候趕回來才剛好來得及?」我不客氣的說:「趕回來是要做什麼?病人還清醒的時候不趕快回來陪伴,等昏迷不醒時才回來能做什麼?等到親人要留一口氣回家才趕著回來,如果不是做給左右鄰居看的,不然就是要來分遺產而已!」
閱讀更多
2016-06-02
陳玉華
對漸凍人來講,生命的終點站已現,死亡是更改不了的車票。漸凍人袁鵬偉,因靈魂被禁錮在身軀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成為作家、創業家。死神在招手,他坦然面對,唯一要求家人:如果沒法醒過來,請停止機器維生。
閱讀更多
2016-06-02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10/ 11
第 10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