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彭蕙珍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2023-06-09
彭蕙珍
去年,70歲的吳念真結束廣告公司後,接下綠光創藝董事長一職。綠光創藝以公司方式營運,將表演藝術商業化,直球對決市場。綠光創藝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舞台劇,是吳念真於2010年改編的台灣文學劇場經典系列的《清明時節》,這是該劇第4次的演出。《清明時節》講述一段外遇故事。疫後選擇這個題材,吳念真說:「戴口罩讓人與人之間有阻隔,我認為此時應該推出一齣情感比較重的戲。」透過此劇,他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理解」,如同故事中的老婆和小三,最後放下對彼此的恩怨。「人到一種年紀,釋放心裡所有罪過、虧欠等蠻重要的。人生其實到最後要放開,因為你很清楚,生命來空空、去空空;空不是指錢財,而是所有得失。」
閱讀更多
2020-01-08
王炘珏,口述/吳念真
2019年十二月,導演吳念真簽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年逾六十的他,一九年生了一場大病。他說,這份決定書會決定他人生最後的樣貌,也代表他對人生的態度。《今周刊》專訪吳念真,分享他簽署決定書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價值的解讀。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得漂亮、走得尊嚴,以下是他第一人稱自述。
閱讀更多
2016-06-02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2016-06-02
撰文/陳玉華、研究員/楊明方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