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李偉文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產地和賣場就被丟掉的食物外,臺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煮食部分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閱讀更多
2023-04-14
賴寧寧
中信金創辦人辜濓松夫人辜林瑞慧女士周五(4/14)上午11時,於家中安詳辭世,4位子女及孫子女皆隨侍在側,享壽83歲。中信金表示,辜林瑞慧為虔誠的基督徒,生前交代後事從簡,家屬遵從遺願,將於家中辦理追思儀式,不另行舉辦公祭。今周刊曾在2003年529期專訪辜濓松與夫人,談到兩人相處之道,以下為專訪摘要。
閱讀更多
2023-04-06
彭蕙珍
「有些事,是不能等的。」Ann(陳麗萍)40歲那年和家人買下台東一甲地經營起民宿,她笑道:「我不想等到退休後再來做這件事。」她和先生Dandy(陳怡全)在台北從事不動產租賃10多年。2013年來到台東度假,在小馬和平山小徑散步時,偶爾間看到面對三仙台、綠島,依山傍海的土地。「好美喔!我們被這裡的環境深深吸引,如果可以住在這裡生活,該有多好。」花2年時間、斥資1億打造歐洲風的「奧麗雅安莊園」,2021年無畏疫情開幕,以「每一間房都可以看到海」頂級路線,吸引無法出國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政治人物、明星等入住。
閱讀更多
2023-03-26
洪慧如 整理
脂肪肝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日前於臉書上分享,一個他親眼所見「消除脂肪肝」的驚人案例。一位一年前還患有中度脂肪肝的60多歲婦人,一年後再回來做超音波,肝臟竟完全正常,脂肪肝消失了,不但如此,體重這一年也減下快10公斤,她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更多
2023-03-08
韓柏檉
要補充人每天所需的營養需要吃非常多種的食物,但是僅靠平常的三餐要完全攝取又有些困難,這時候蔬果汁就有它的便利性了!如果你把每天所需要攝取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堅果、油等等都打成一杯果汁,是不是一次性就能攝取到最綜合、最多樣化的營養呢?所以蔬果汁是不是一個很簡易的方法呢?蔬果汁就是把新鮮與營養裝進杯子裡,讓你的身體能夠攝取到自身所需要的各種元素。
閱讀更多
2023-02-26
郭美懿
高齡者是新冠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但在彰化卻有一位98歲徐姓阿嬤,染疫後不但症狀輕微、順利康復,更稱自己在確診前已10多年沒生過病了。阿嬤透露自己的長壽秘訣,僅僅是遵循老一輩的話:「著愛減呷肉,多呷菜」,少肉多菜就能活得超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2-23
潮健康 記者昱彣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閱讀更多
2023-02-16
諶儀璇
「人生沒有預定的時間表,我們無法預測自己走的時間。」律師劉韋德舉例去年韓國 梨 泰院事件,受難者大多為二十幾歲年輕人,他們應當是離死亡最遙遠的一群,但沒想到就在剎那間失去生命,「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來臨。」東方社會對生死議題較忌諱,劉韋德表示:「寫遺囑是一種準備、一種託付,也是一種責任,不代表不寫就不會發生任何事,希望大家能改觀。」
閱讀更多
2023-02-06
彭蕙珍
「疫情後,人類生活的樣貌改變了,儘管已經解封,生活看似回到正常,其實並沒有。所以,我們超前佈署5年後會發生的移動、居家照服、偏鄉等服務需求。」在逢甲大學擔任特聘教授的侯勝宗被稱為「最懂計程車司機的教授」,在疫情時他做了一項創新,讓計程車司機升級,成為照服員。這項計劃不只照顧偏鄉老人,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全台3級警戒時,這群熱血司機更投入確診者接送服務,同時和新北市政府合作,總計接送4300多位確診者,讓他們安心返家,針對這次活動取名「微光計畫」。侯勝宗驕傲道:「在那一場戰役裡,我們沒有一位司機染疫。」他成立的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獲選為第25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的受贈單位之一。
閱讀更多
2023-01-19
秦嗣林
我想身為手足,是非常深厚的緣分,也許會吃一點虧,但是別讓善緣變成孽緣,多為對方想,手足就會是彼此在世上最親密的人。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