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楊欽亮
113年04月03日07時58分(臺灣時間),臺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東經121﹒67度、北緯23﹒77度。該地震可能引發海嘯影響臺灣,提醒沿海地區民眾提高警覺嚴加防範,注意海浪突然湧升所造成的危害。--------------我們該如何看房子的外觀、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原文刊載於2020/12/25,更新時間為2024/4/3)
閱讀更多
2024-04-02
胡肇芳 整理
不讓00940專美於前,老字號高股息ETF元大高股息(0056)第2季配息搶先出爐,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73元,比第1季的0.7元還要高,以4/1收盤價39.59元計算,單季配息率1.84%、年化配息率上看7.37%。0056預計4月18日除息,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最晚在4月17日前買進並持有,配息發放日則在5月15日。而樂活大叔施昇輝曾在臉書表示,「0056居然看到了40元」,一定有人想問該不該賣了?他的回答是,為什麼要殺了會下蛋的母雞?除非你想把牠殺來吃掉。「有資金需求,就賣!沒有資金需求,就別賣!」
閱讀更多
2024-03-29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日本製藥大廠小林製藥紅麴案在日本持續延燒,截至3/28晚間為止,約680人在服用該產品後腎臟出現問題住院,其中死亡個案已增至5例,迄今仍有114人住院治療。而台灣也疑似出現首例因食用相關紅麴製品而導致腎衰竭案例,一位高雄男子表示,自己70歲的太太聽說紅麴可降低膽固醇,從3、4年前開始購買大醫生技製造、原料商為小林製藥的紅麴膠囊食用,但去年3月突出現食慾不振、腹瀉不止、胃寒等現象,在高醫檢查出罹患急性腎衰竭,5月即開始洗腎。太太病發後爆瘦到只剩39公斤,人生變掉,「活著像在等死!」(原文刊載於2024/3/27,更新時間為2024/3/29)
閱讀更多
2024-03-25
林維信
萬清的爸爸工作非常忙,因自知陪伴孩子不多,所以他會關心萬清的功課,送萬清想要的東西。但有時他會看不慣萬清的行為,認為萬清東西沒收好、學習不夠認真、說話不夠有禮貌。讀小學時,萬清對於爸爸突然的嚴厲會害怕、無所適從,還曾因爸爸發大飆而嚇哭。但上了國中後,萬清對此感到不耐煩。
閱讀更多
2024-03-22
元貞美
「成為大人」並不是成長的終點而是成長的過程,「活著」就是生命結束之前一連串的成長過程。當你不斷學習什麼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真正帶來幸福的事,就會獲得成長。因此我每一天都腳踏實地地學習。
閱讀更多
2024-03-22
吳淡如
傳統媒體是鐵達尼號。很多行業都面臨夕陽西照。 事實上,不少精英,比我早看到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比我優秀的傳統媒體精英,看出傳媒終究是無可挽回,雖然還沒有死亡,但必然在慢慢消頹,他們很早就跳出來,成為自媒體的大鱷。 他們在跳出來創業前,也都備受質疑:原來不是很好嗎?開電視都看得到啊!如果他還來自農村,那麼家鄉父母一定會覺得他根本是「吃飽了換餓」。
閱讀更多
2024-03-21
產業視界
你吃的保健食品真的安全又有效嗎?還是單純花大錢買安慰劑?健康力董事長黃千芬長年吃保健食品養身,2014年全台深陷塑化劑風暴,讓她驚覺自己可能吃到有害的保健食品,決定創立讓全民吃得安心、信賴的保健品牌。人如其名,10年來,黃千芬靠著一千分的努力,獲得千位醫師背書推薦,成為醫師最信賴的第一保健品牌,下一步,她目標2年後走向IPO,更要帶領台灣生技產業走向國際,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
閱讀更多
2024-03-19
吳淡如
界線模糊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相當有經驗。我的父母都是循規蹈距的教師,耳根子也軟。只要有人來說我們家孩子什麼,他們一律要求我們改進。問題在於有些人的意見是相左的,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是今天A,明天B,飄忽不定。 我媽對我要求的唯一 標準 ,就是「符合旁邊所有大人的 標準 」,還有「一定要跟大多數人一樣」、「誰覺得好就要怎樣」……,這還真的是童年陰暗的回憶。
閱讀更多
2024-03-18
楊雅馨
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大多要透過生物標記檢測尋找基因突變,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能協助癌症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過去必須自費且所費不貲,衛福部日前定案,最快5月起將19種癌別的NGS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每年有超過3萬名癌友受惠。
閱讀更多
2024-03-15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9
Q:我是健文,今年43歲、單身未婚。7年來我跟一位已婚42歲女同事交往,雖然知道她是有夫之婦,但她從一開始就說即將離婚,我才覺得可以交往,自認不是破壞對方家庭的第三者。原本我跟父母同住,還為此搬出老家,另外找了適合共築家庭的公寓,等著跟她結婚。我已經把她當伴侶,送她貴重禮物、一起奢華旅行或用餐,也給了她不少零用錢;但沒想到一等就是7年,實在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等下去?我覺得有點絕望,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分手,是否可以要求她賠償我7年來的付出呢?想到她若是在敷衍,我就痛苦地活不下去;但要跟她分手,又想起往日濃情蜜意,也很難痛下決心!而且我7年來幾乎都是為她而活,因為感情不能公開,無法跟朋友深入交心,對工作也很不上心。我們在職場上每天都會照面,每週至少一次同床共寢,彼此還算信賴,我不覺得她在騙我,但是等待7年未免太久了!7年來她總不斷說「再等一下,等孩子上幼稚園,我就可以放心離開」;接下來又說「等小孩進小學,我就會提出離婚」。但現在她8歲跟9歲的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她還是沒下定決心離婚。我很擔心她接著會說要等孩子上高中等,那我要等到何時何日?她說因為兩個小孩都是男孩,婆家絕對會以她外遇為理由而不肯把養育監護權給她,所以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就好。先前我覺得要她跟幼子分開有點殘忍,但陷入「等待地獄」的人似乎是我,她還滿享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看她開心,我也為她開心,因此7年就這麼忍了過來,等到我都不知道7年是長還是短了!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