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2
健康醫療網
台中一名44歲謝女士,3個月內體重減了10公斤,不過並非瘦身有成,而是糖尿病引起。她每天吃七分水果,喝半糖珍珠紅茶,還有含糖豆漿,血糖迅速升高,造成她腹痛、嘔吐掛急診,已經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三天降下血糖,再轉到一般病房四天才出院。醫師特別提醒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險群,不宜用水果代餐,因為現在的水果甜度都很高,民眾以為是健康蔬果餐,卻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糖分。
閱讀更多
2015-10-22
林思宇
媒體報導有團體測出LINE的輻射是平常的五萬倍,世界衛生組織將手機輻射列為2B等級致癌物,同級中有咖啡、泡菜、蛋糕等,這些人類常吃、常喝的食物到底毒不毒,如何判斷?
閱讀更多
2015-08-04
健康醫點靈
細嚼慢嚥則有助於唾液的分泌,進而分解食物內的糖分,促進血液對糖分的吸收,讓血糖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會接收到訊息讓人停止繼續進食。此外,飯後最好避免坐著不動,以免血糖升高,造成新的脂肪堆積。請記得, 五二輕斷食, 不是要你挨餓, 而是要你只吃好食物。
閱讀更多
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2015-06-18
張佳婷
兩年前,現任總統府資政陳冲因為健康問題,辭去了閣揆的大位;兩年後的今天,他看起來氣色很好,健檢數字也逐漸到位。他用什麼方法恢復健康,讓六十六歲的身體回春呢?
閱讀更多
10/ 10
第 10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