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李新
結婚時的宣誓,大意都是「無論疾病痛苦,我們都不離不棄」,每個國家雖然語言各不相同,但內容都大同小異。中國有句老話我特別不贊同:「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如果一方有難另一方就跑了,那叫「夫妻」嗎?那叫「戰略合作夥伴」!夫妻的意義在於「陪伴」,人生的道路上,我陪著你,跟你作伴。
閱讀更多
2020-09-25
林黛羚
所謂「高齡者」是從幾歲開始算起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從二十世紀延續至今,始終訂為六十五歲。而日本老年學會在二〇一七年發表重新定義高齡 歲數 的研究報告,認為七十五歲才能算是高齡者。六十五至七十四歲則是「準高齡期(pre-old)」,這個階段。年齡分界只是統計上的參考,並不會真的到了幾歲,才會有突然衰弱的感受,而是漸漸感覺到體力不如以往。依照身體轉變的程度,大致上可把老年期分為初老、中老及老老三大階段。
閱讀更多
2020-08-14
林芷揚
62歲黃先生原在貿易公司負責進出貨工作十多年,受疫情影響遭裁員後,與太太商量,決定二度就業,於工廠任職。不過,上班已經超過一星期的他,對於簡單的機械性動作仍經常出錯,乍看似乎是失智的症狀,就醫檢查後,實際上是罹患了非典性憂鬱症。
閱讀更多
2020-05-25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本文介紹,屆齡退休,55歲到65歲的人,該如何規劃理財,安然度過自己的餘生。國人平均餘命約80歲,但是你依法只能工作到65歲。沒有工作收入,但是有生活費支出的期間,平均至少15年(80歲減65歲=15年,如果你剛好符合平均壽命的話),該怎麼理財呢?
閱讀更多
2020-01-31
李月亮
現代人的觀念過於功利化。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好好學習;你這個年紀,應該認真工作;你這個年紀,應該努力賺錢。很少有人會對你說,你這個年紀,應該泡酒吧、看電影、坐過雲霄飛車、穿漂亮衣服、多去一些地方......
閱讀更多
2019-12-15
林芷揚
年近四十的林小姐身兼家庭與工作責任,現為公關行銷公司的中階主管,常常需要加班和應酬,回家還得顧小孩,壓力爆表,常常陷入事業、家庭兩頭燒的窘境。
閱讀更多
2019-12-10
小虎文
「我想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現在不是在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但是卻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不改變自己卻只希望奇蹟發生,這是不可能的。」她提到透過了解和探索自己,才能逐漸了解到許多困擾自己的問題,為何會重複發生?悲劇又為何代代相傳?
閱讀更多
2019-12-04
林芷揚、李易紓
20211111編按:駐泰國前代表李應元週四(11/11)晚間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68歲。李應元今年8月宣布辭職回台灣,當時提到自己因感染大腸桿菌,體力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決定請辭,後傳出他罹患的是罕見癌症「壺腹癌」,1年多前發現,但應為晚期無法動刀。李應元返台後至台大醫院住院,期間總統蔡英文曾前往探視,一度傳出病況控制住,但最後仍不敵病魔離世。
閱讀更多
2019-11-20
小虎文
當我們逐漸認識、認清自己,隨時與自己對話;你會發現,我們可以掌握自己,擁有較高的自主權,如此一來,便不會太去依附外界的評價,或是太依賴其他人事物在過日子。愛自己不是自私,更不是不管別人,而是先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感受到為自己而活的價值。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