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郭美懿
近期天氣忽冷忽熱,清晨氣溫偏低,白天太陽露臉又使氣溫升高,劇烈日夜溫差讓人容易感冒、久咳、腸胃不適與關節痠痛。中醫師陳中奎表示,氣溫變化大的時候,容易影響人體的心血管、腸胃功能及免疫系統,建議可從保暖、去濕及飲食調理3方面調理,避免溫差大帶來的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2025-03-21
蔡佳伶整理
近日高雄發生了一起驚人的事件,一名輕軌列車司機在靠站時睡著,導致列車無法準時發車,引發討論。幸好這起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白天嗜睡問題真的不能輕忽,這可能不只是單純的疲勞,而是睡眠障礙的警訊,甚至影響交通安全、工作表現,甚至生命安全。
閱讀更多
2025-02-27
NOW健康
冬天是椎間盤突出好發季節,天冷肌肉緊繃,加上若在進行居家清潔時有搬重物、姿勢不良的情形,更容易閃到腰或造成椎間盤突出,出現腰痠背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狀。除了復健治療,中醫也能有效舒緩椎間盤突出,透過針灸、推拿、中藥調理等方式,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改善不適。擔心開刀風險或術後後遺症的民眾,不妨考慮中醫療法,以溫和的方式告別疼痛。
閱讀更多
2025-02-07
郭美懿
近期流感疫情升溫,統計第4週(1/19~1/2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2萬,創近10年同期最高,預估開工後1至2週還有上升趨勢。民眾搶打流感疫苗之餘,近日赴中醫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人數也增加,中醫師特別提供5招養生法,讓民眾在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也能夠輔以中醫調理,抵抗病毒入侵。
閱讀更多
2024-12-31
郭美懿
寒冷冬季,許多人都會進補養生,但其實常見的麻油、肉桂、乾薑並非適合每個人,若是沒吃對,可能造成反效果。一位43歲男子為了預防冬季感冒,晚上吃了2碗麻油麵線,沒想到隔天一早起床卻發現喉嚨「燒聲」發不出聲,還出現便秘現象。求助中醫才知道他屬於實熱體質,食用麻油會加重體內的燥熱火氣導致喉嚨失聲。經醫師開立除燥降心火的藥材如:梔子、蓮子等服用,2天後才恢復聲音。
閱讀更多
2024-12-19
中時新聞網 郭冀銘
許多人都有白頭髮的困擾,除了正常老化外,也要注意是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中醫就指出4個不同白髮位置所反映的身體狀況,長在兩側鬢角代表過度疲勞、壓力過大;長在頭頂為過度疲勞、情緒緊張;長在後腦勺是年紀漸長、經常熬夜;長在前額是三餐飲食不正常。
閱讀更多
2024-11-11
郭美懿整理
很多人透過中醫調理體質,但對於所謂的「體質」卻一知半解,常以為疲憊、很累一定是「氣虛」,口乾舌燥就是「燥熱」。其實「體質」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同時也會因後天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環境、甚至年齡等因素而改變。若是未經診斷就自行進補,恐怕適得其反,沒達到養生目的,反而傷身。
閱讀更多
2024-10-17
郭美懿
進入秋天後,許多人常會覺得眼睛酸澀、眼屎多到黏在睫毛上,有些人甚至會出現紅目腫脹的問題,讓人好不困擾。中醫師指出,這是因「秋燥」引發的乾眼症,建議日常可以枸杞和菊花煮泡飲用,多食用富含維他命A、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蘿蔔、茼蒿、魚油和亞麻籽油等,有助於滋潤眼睛,減少乾澀感。
閱讀更多
2024-10-09
NOW健康
焦慮、失眠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失眠原因包括內在與外在因素,焦慮與失眠常會互相影響,很多人以為睡的時間夠多就是睡好。醫師表示,睡醒後仍感覺不舒爽、疲累,就是1種失眠表現;另外,年長者大腦或身體退化、有慢性疾病、血液循環差,也都與焦慮、失眠有正相關。
閱讀更多
2024-09-03
蔡曉萱 整理
炎炎夏日,許多人飽受蕁麻疹之苦,尤其在夜間更是讓人難以成眠。48歲的陳小姐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夏夜,手臂便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搔癢難耐。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讓她心浮氣躁。然而,這些症狀到了隔天早晨又消失無蹤,讓她感到十分困惑。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中醫科梁智淮醫師表示,這是蕁麻疹的典型表現之一。中醫稱之為「風疹塊」或「癮疹」,多因體內正氣(抵抗力、免疫力)不足,導致皮膚調節能力失衡,加上外界過敏因子如陽光、冷熱、壓力等因素侵擾而引發。
閱讀更多
1/ 30
第 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