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查爾斯‧韓第
隨著年紀的增長,當夫妻生活抽離孩子照料、工作忙碌的人生階段,邁入退休後的彼此貼身相處,往往考驗著伴侶間對於新相處模式的適應。本文的作者同樣面對著事業有成,妻子卻在50歲那一年,向自己提出辭呈的錯愕窘境。他提筆寫下身為過來人想給後輩的提醒:「我有個心願,希望到了適當時候,你們會墮入愛河,開啟長久而專一的伴侶關係,無論稱之為婚姻或其他什麼都好。作為人生和未來家庭的基石,最美好的莫過於伴侶關係。但就像其他關係一樣,婚姻維繫起來並不容易。我能幫的最大的忙,大概就是告訴你們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希望你們能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閱讀更多
2022-01-14
萬特特
有的時候對別人說「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讓別人給我們增添負擔是合情合理的。某些會耽誤自己事情的求助,我們應考慮一下幫忙的後果。用恰當的語言,表明你的原則不容越線;用恰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該適可而止。
閱讀更多
2022-01-11
優照護
2年前的那天,我永遠也忘不了。帶媽媽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雖然扶著她,但我眼睛卻一直望著前方,生怕媽看到了我紅著的眼眶。其實,好幾年前我就注意到,她手有時候會抖,起初也不以為意,以為年紀大了,偶而手抖應該沒什麼吧。但後來,她越抖越厲害,也越來越頻繁,等發覺不對勁帶她到醫院檢查時,醫師證實她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閱讀更多
2022-01-07
翡翠小太郎
搖滾天王矢澤永吉,被信賴的部屬欺騙,負債三十億日圓(約台幣7.16億元),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指望……後來他發現,只要把事情想成是○○,一切就豁然開朗。請問,○○是什麼?
閱讀更多
2022-01-04
林靜芸醫師
親愛的孩子:上個月我去醫院作核磁共振檢查,你們知道後兩個人一起來找我,煞有其事告誡我,任何事都要讓你們參與,不希望被冠上不孝的名義。你們的語氣太嚴肅,我當場有點難堪,但你們離開之後,我心中滿滿的溫暖。
閱讀更多
2021-12-29
彭蕙珍
今年高齡89歲的藝術家霍剛,走起路來步履穩健、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而且耳聰目明,他的身體健康,幾乎沒有太大的病痛。10多歲便決定往藝術這條路前進的他說:「我從沒想過要大富大貴,只要隨心所欲、聽其自然,就算要我明天死,我今天也很高興。」
閱讀更多
2021-12-29
彭蕙珍
「打疫苗時,護士看到我,驚訝地問:『你真的80歲了嗎?』」藝術家黃志超說起今年打新冠疫苗的小插曲時,忍不住向小他30歲的太太吳秋麗炫耀。1941年出生的他,面色紅潤、幾乎沒有白髮,從外表確實看不出已是八旬長者。過往,他和太太每年都會和友人赴中國旅遊2次,「疫情前我們才從內蒙古回來,他還在大草原飆騎摩托車。」吳秋麗說,先生就像個老頑童,兩人相處歡笑不斷。
閱讀更多
2021-12-29
畢德歐夫
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1-12-28
安德烈.莫洛亞
不管是真實的病症或幻想的症狀,有沒有避免或補救的辦法呢?許多人認為不可能,他們覺得,否認有解決之道,反而有一種苦澀又病態的快感。這真是怪事。他們在不幸中感到樂趣,把前來幫助的人當作仇敵、罪人。固然,在家裡有人過世,遇到災難或被人冤枉時,會有幾天很痛苦,任何安慰都派不上用場。這時,做朋友的只能保持沉默,同情對方的立場,在必要時給予協助。
閱讀更多
2021-12-24
偉文隨筆
早些年只有非常少數的朋友因為宗教的因素吃全素,這些年周邊有愈來愈多朋友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逐漸減少暈食增加五穀蔬果的份量,有的因為健康,也有因為希望降低資源耗損的環保理由,也有一些人則基於人道的立場,不過還是有一些朋友是肉類的死終擁護者,幾乎是「無肉不歡」。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