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林芷揚
「我們常跟家人朋友說,下個月或明年我要去哪裡玩,但你怎麼知道一定會活到那一天?我們連明天、下禮拜還在不在都不知道了。所以你說,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超越死亡?」
閱讀更多
2019-12-28
郭美懿
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是國內知名的甲狀腺、內分泌權威,不但門診一號難求,更曾名列全台掛號人數前6多的醫師。70歲的他早在2015年就退休,但忙碌工作依舊,直到2018年底骨折開刀,才終於讓他的腳步慢下來。如今他減少看診,多留時間給自己與家人:看電影、出遊、作畫、寫文章…,生活豐富精彩,如同他油畫作品中溫暖而繽紛的色彩,人生從70歲開始煥發新生。
閱讀更多
2019-12-17
彭芃萱
51年次的溫怡芳從小家庭破碎,加上母親總是批評她「很笨、很醜、很不乖。」常年的負面情緒,讓她變成討好型人格。29歲赴美依親、30歲嫁給來自瑞士的白馬王子,就在她認為人生自此順遂之際,前夫外遇,遭逢另一個生命重挫。幸運的是,她遇見了現在的先生;樂觀、自信的他,讓她重拾起對人、對生命的信賴。
閱讀更多
2019-12-16
老黑看世界
最近遇上好幾位在考慮退休時猶豫不決的人,原因有二,一是錢,還有錢可賺為何不賺?二是事,習慣忙碌,退下來不知生活重心為何,對此,個人看法如下。
閱讀更多
2019-12-15
林芷揚
體育主播傅達仁因飽受胰臟癌折磨之苦,去年六月在瑞士的機構「尊嚴」(DIGNITAS)進行安樂善終。傅達仁過世後,兒子傅俊豪現擔任中華安樂善終立法促進會理事長,積極為國內善終權益奔走,14日受邀於燃點公民平台年會分享陪伴父親的心路歷程,並提到希望在現有的《病主法》增修條文,有條件允許末期病人執行安樂善終,無痛、安詳離世。
閱讀更多
2019-12-13
小虎文
在畫室裡,我可以待上一整天,感受畫裡面的細微的生命,有時有平靜的感動,有時是澎湃的激昂,我從日出待到深夜,十幾個小時都可以。人家都說退休後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我想繪畫是我很大的興趣,這是金錢或其他事物都無法衡量。
閱讀更多
2019-12-11
黃啟團
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掩飾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
閱讀更多
2019-11-02
譚偉晟
「能夠讓我跟Morris(張忠謀)一起講話,是很難得的。」起身拿起麥克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話說得不疾不徐,緩緩走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身邊,這句話似乎經過了多年沉澱。
閱讀更多
2019-09-25
林芷揚
全球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目前則有超過28萬的失智者,但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仍然不足,許多失智者也因此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每年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今年即以「Let's Talk About Dementia」(讓我們談談失智症)為主題,希望喚起民眾對失智症議題的重視。
閱讀更多
2019-09-07
林芷揚
20210502編按:詩人管管傳出4/30在家跌倒後昏迷,送往醫院後仍無法清醒,已於5/1日辭世,享耆壽92歲。管管前妻也是作家袁瓊瓊在臉書證實此事,說管管跌倒後一整天昏迷,直到半夜家人感覺不對勁,叫了救護車送醫院,直接進入加護病房。袁瓊瓊描述,5/1兒子女兒去醫院探視,但管管始終昏迷,兒子說除了感覺他仍在呼吸,看不出其他。」管管就在5/1下午離世。袁瓊瓊表示「心情震盪不已,願他安息」。本文為2019年專訪。
閱讀更多
9/ 14
第 9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