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郭美懿
入夏後氣溫居高不下,許多人都躲在室內吹冷氣避暑,但從高溫室外陡然進入冷氣房,卻可能造成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冷氣病」。為什麼吹個冷氣,就產生這麼多毛病?又該如何預防與緩解?
閱讀更多
2023-06-27
照護線上
「醫師,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李先生開心地說。從學生時代開始,李先生便飽受中重度 異位性皮膚炎 的困擾,四肢、軀幹之皮膚都有發紅、脫屑、極度搔癢的病灶,經常抓到破皮出血,也有許多滲出液。因為癢得很厲害,晚上的睡眠品質很差,白天上課精神就不好。為了不想遭受異樣眼光,遇到游泳課時,他總是得找理由請假。
閱讀更多
2023-06-17
郭美懿
夏季潮濕悶熱,皮膚較敏感或過敏體質的人就容易濕疹上身,濕疹發作時不僅搔癢難耐,皮膚紅腫、粗糙、脫屑等狀況也讓人困擾,有時吃藥、擦藥也不見效。其實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避吃過敏食物、補充6大營養素,都能降低濕疹發作的機率,乾爽度過潮濕悶熱與季節轉換的時節。
閱讀更多
2023-05-12
廣告企劃製作
異位性皮膚炎 被稱為最癢的疾病之一,患者形容病情嚴重時,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加上紅疹與皮屑病灶,許多病人都會擔心他人異樣眼光,擔心自己受到歧視。26歲的賴定綸同學,出生就受 異位性皮膚炎 所苦,傳統藥物治療的改善程度有限,曾沮喪自覺像怪胎。使用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病灶快速完全消失,目前已長期用藥兩年,穩定控制,用藥安全性監測數值皆正常,每天神清氣爽煥然「異」新。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感謝健保自上(4)月起新增給付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12歲以上 異位性皮膚炎 中重度患者。醫學會同時發佈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幫助病人更加瞭解自己的治療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4-28
NOW健康
春天的氣溫說變就變,早晚溫差10度以上不在少見,對鼻過敏族群而言,不堪氣溫忽冷忽熱的劇變刺激,恐誘發過敏症狀加劇,不只是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連喉嚨痛、頭痛、頭昏腦脹,又因鼻黏膜腫脹而常常左右輪流鼻塞不通,進而引發學生學業退步、成人思考力退化、記憶減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鼻過敏患者不堪其擾。
閱讀更多
2022-11-20
郭美懿
許多人一到冬天,皮膚就不自覺地發癢,尤其夜間睡覺時或早晨起床後更是奇癢無比。花蓮慈濟醫院皮膚醫學中心主任張中興表示,這是俗稱的「冬季癢」症狀,醫學上稱「缺脂性皮膚炎」,主要因為是氣溫及濕度下降,皮膚角質層過於乾燥,平時須注意保濕才能防範。
閱讀更多
2022-07-08
照護線上
從早到晚都很癢,白天工作時沒辦法集中精神,晚上又癢得睡不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醫師指出,而且手、脖子、臉部、額頭等處的皮膚會發紅,常被誤認為傳染病,不但嚴重影響心情、自信,也會干擾工作、社交。
閱讀更多
2022-07-06
撰文‧譚偉晟 研究員‧黃浩珉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閱讀更多
2022-05-30
郭美懿
近日進入梅雨季,一波波滯留鋒面讓全台連日有雨,不只導致房間濕氣重,連帶人體內也「潮濕」,甚至觸發皮膚搔癢的困擾!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林姿婷提醒,濕熱環境與體質可能導致濕疹、汗皰疹,可觀察手指、手掌、腳趾與腳掌的兩側,若長出數顆比「西米露」小的水泡,就可能是汗皰疹在作怪。
閱讀更多
2022-03-30
郭美懿
入春氣溫劇烈變化,氣候晴雨不定,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 異位性皮膚炎 患者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常因嚴重搔癢感讓人抓不停,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到出血。萬芳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林鼎智表示, 異位性皮膚炎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可從日常調整做起,包括飲食、保濕、衣物與居家生活等,就能大幅提升療效。
閱讀更多
2/ 7
第 2頁,共 7頁